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歡度端午佳節祈求國泰民安──並向勞苦功高三軍將士致敬

發布日期:
點閱率:655
字型大小:

歲月匆匆,今天又是一年一度端午節。
端午節之起源由來,書面記載不盡相同,惟一般傳統說法,都認為端午節源自於紀念戰國時代楚國最忠誠之大臣屈原,為人正直又有智慧,然因反對朝廷內部之貪污腐敗,開罪不少王公貴人,失去皇帝信任,終被陷害而遭驅逐楚國境內,嗣在流放期間,撰「詩」抒發內心怨憤及愛國憂民之情,正在尋找一位肯聽諫言之君王,卻在他三十七歲那年,抱一石頭投入汨羅江中自盡。雖經尋找搜救卻不見其蹤影,每年龍舟賽即是為紀念當初以船尋救屈原之慶祝方式。又當大家知道無法救到屈原時,當地居民紛將煮熟米飯投入江中,意給屈原飽腹,旋有漁夫聲稱曾獲屈原托夢,云及河中魚兒吃掉那些投入江中米飯,迄至翌年,眾人改就煮熟米飯以竹葉包起來,也就是今日眾所皆知之粽子。此外,為何端午節門戶要懸掛艾草菖蒲,習俗有其一定之科學道理,因五月初五時值初夏,以此季節多雨潮溼,細菌繁殖甚快,人們極易染病,上述兩草發出之氣味,可以除邪去毒,此與端午節要飲「雄黃酒」目的雷同。按「雄黃」又名「雞冠」,為礦物質,乃常用之中藥,對各種皮膚與黃金葡萄菌、變形桿菌具有抑制作用。俗諺曰:「飲雄黃酒,百病皆遠走」、「吃過五月粽,寒衣收入杠,未吃五月粽,寒衣不敢送」,凡此則指歲序轉入夏季,不僅只是點綴節景。從而可知端午節是夏季最重要之節日,歷史悠久,深植民心,大家敦品勵俗,歡渡佳節更有意義。
有云:每逢佳節倍思親。所謂「思親」,泛指親人、親屬、遠親、近鄰、親朋、故舊,擴而大之,敦親睦鄰,愛己愛人,敬軍愛家,弗忘貧孤。此期間市鎮商場交易生意熱絡,人潮熙熙攘攘,人與人間。藉由節令一家團聚,樂敘天倫。人來人往,加強交誼活動,不啻有助增進彼此情誼,匯集而成相互關愛力量,象徵一年四季,旺而不衰。
特別是軍人,肩負保國衛民,抵禦外侮之重責大任,逢年過節,任務繁重,祇能在營聚餐慶祝聯歡,因而台金各界紛紛組團巡迴駐軍營地展開勞軍活動,藉此表示對於夙夜匪懈,勞苦不辭,為防衛國家安全之國軍將士,虔誠致上十二萬分敬意與謝意。
憲法明文規定,國家應尊重軍人對社會之貢獻。並對其退役後之就養、就學、就醫、就業予以保障,因而政府依法設置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綜理離退官兵安置服務事宜,益見軍人地位崇高,備受國人敬愛。隨著時空改變,軍人遂行軍事備戰勤務之外,更將防災救災工作,列為常態性任務,那裡有需要,就往那裡去,軍愛民,民敬軍,分工不同,目標一致。國家需要軍人捍衛,社會人民需要軍人保護,軍民融在一起,如魚得水,軍民加強互動,則成親鄰。
在金門這塊乾淨土地上,軍民攜手併肩打拚,濃濃情懷,莫不出自主動自發。諸如金防部檢討釋出閒置營區土地,協助地方推動重大民生建設,帶動繁榮地區經濟,又如年節配合金門縣政府及金門榮服處照顧榮民榮眷與慰問孤苦無依老人,讓愛心展現,溫暖社會,更值得一提者,軍方利用餘力建立無依榮民日常送餐供養制度,為免發生遺漏,規定逐級列入交代,且需完成簽收手續,藉便由上而下查核,俾明責任,軍民唇齒相依,相輔相成,美事頻傳,難能可貴。
尤以現代兵役制度健全,應征入伍服役,一視同仁,人人平等,無特權,無例外。就金門而言,家家有軍人,戶戶有榮民,茲此科學日新月異,軍中已然成為青年男女追求理想前程職場,嚮往軍中規律生活之金門青年男女,身為金門人,保國保鄉又保家,日後役滿解甲歸田,參與地方工作,來自社會,回到社會,軍人與民眾,乃兩面之一體,同舟共命,密不可分。
在此歡渡端午節之時,至盼軍民效法屈原愛國愛民之精神,清廉剛正之高尚情操,相互砥礪,奮發圖強,同心同德,向前邁進,而也藉此祈求國泰民安,並向勞苦功高國軍將士們致敬,祝賀端陽節快樂。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