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遺產的推動──金門永續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自從縣府組織「金門縣世界遺產潛力點推動委員會」,著手以金門戰地文化為主軸之世界遺產申請推動工作,陸續獲得各界的支持與響應外,監察委員黃煌雄、劉興善近期主導的專案調查中,整合了文建會、國防部、內政部等中央部會的作為,逐漸釐清台灣在申請世界遺產工作的方法與目標,本縣的推動工作亦從中聚焦,再度獲得各單位的肯定。實際上,申請世界遺產的目的,已從純粹保存人類重要遺產的菁英式作為中,逐漸轉化成以文化自明性、真實性與永續發展為核心的思維。
回顧國際上世界遺產的推動,始源於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通過《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保護公約》,乃開始依據相關國際法規及嚴謹的審批程序,展開了世界遺產的推動工作。此公約對於不同類型遺產的定義、國家保護措施、委員會、基金會、國際援助、教育規劃等事項均有詳細的說明,也使得各國間能依據此公約進行保護措施及經驗交流,並透過國際合作完成人類重要遺產的保存與維護。同時,根據公約亦設立了世界遺產委員會和世界遺產基金,來鑑定與保護世界遺產,並監測己登錄世界遺產之保護情形、審查各締約國所提出的國際協助的請求、並決定營運方向等。此外,世界遺產委員會可提供國際資源的資金、調查、研究、專家派遣、技術提供等協助。
也就是在這樣的背景條件中,UNESCO鼓勵各國簽署公約並推薦有價值的自然與文化遺產,再經由世界遺產委員會提供的技術援助與人力培訓,維持遺產標的的安全。由於世界遺產申報成功等同國際之認證,其帶來廣大且多層面的效益,各國紛紛投入大量資金與人力進行申報準備工作,期能於申報成功後獲得國際的協助及連帶的觀光收益。以中國大陸為例,各省市無不極盡辦法推動遺產地的申報,均望能從眾多潛力點中凸顯吸引力獲得國家支持的排序。以廣東開平雕樓及福建土樓為例,申遺的準備過程中花費不貲進行資料調查、保存法令制訂與落實維護工作。該地政府傾全力完成申遺的基礎工作,申遺成功,即能帶來龐大的觀光利基,如此的商業潛力,當然也就成為各地政府施政的核心目標。
在行銷文化觀光廣入財源後,更激勵了民眾以文化與保存為前提進行商業生產,於是在良性循環中文化保存儼然是生活依存的主題。然而,過度的商業行為又往往成為無形的殺手,許多不恰當的工程、建設及外來文化侵擾,干預既有的體系而造成破壞。例如,中國大陸的麗江與平遙古城,登錄為世界遺產後帶來大量人潮,享盡觀光收入的利益,卻因過度商業開發損其原深厚的文化底蘊,一度受到世界遺產委員會的關注與警告。
以金門戰地文化為主題進行世界遺產的申請準備,是我們應全力支持與協助之核心目標,在台灣18處世界遺產潛力點中,我們擁有最具實力與潛力的申遺條件。在行動上,我們要能逐步完成準備工作,包括遺產地的標的物的資料庫、保護範圍及措施、管理維護計畫、經營管理,及相關法令之制訂或修正。此外更重要的是推動民眾教育,加強民眾對於世界遺產的參與度,包括增進民眾對世界遺產的認知,及瞭解金門列入世界遺產的光榮感與認同感,特別是如獲得世界遺產登錄後亦能得到更多的觀光收益,及國際資源的協助、技術支援。當然,也必須推動各行政單位、民間組織應積極從事各種宣導與推廣教育,在保護與發展中體現「以人為本」之精神,表現金門的生命力與文化真實性,避免導入商業發展的框架中失去核心價值。
世界遺產的登錄,在技術與資源上能源自於國際組織的奧援,在文化產業與文化觀光發展中能獲得生活品質提昇的反餽支持。但這條道路漫長,拉近民眾的情感與認知,強化由下而上、啟動民眾對世界遺產的參與及對自身文化遺產的認同感,這些項目不僅是UNESCO審查世界遺產的項目之一,也是推動世界遺產是否成功的重要關鍵因素。讓我們齊心推動,為金門的永續發展一起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