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見代議士許下提昇問政品質與服務之宏願
──由縣議會成立跨黨策進聯盟談起
縣議會第五屆第三次定期大會正式開鑼迄今,議程頃已進入尾聲,預定一個月會期,將於六月下旬劃下休止符。
此一會期,別有另番氣象,因緣際會,注入新血,首次出現具有博士學位縣議員入座,綠色小旗幟伴隨「小板凳」順利進入議事殿堂,形成新舊一體,藍綠一堂,多元民主政治,於焉開始。純就政黨政治而言,不啻是件好事,也是攸關金門未來發展之大事。
報載:十位熱心縣議員共同籌組跨黨派策進聯盟,亦且隨即舉行記者招待會,宣告經已正式成立運作。根據聯盟總召集人林金量指出:跨黨派策進聯盟之成立,旨在提高議事效率,關心公共議題,加強為民服務。參與聯誼之議員,將採輪流值班方式,隨時展開鄉親服務事宜,不分黨派一起來,為金門之未來發展把脈努力。看似常聞常見之自發性、臨時性團體,不足為奇,惟其創新作法,立意精神可嘉,誠如縣長李沃士到場致賀時表示:聯盟議員輪值服務選民之構想,堪稱冠蓋全國,非僅首創,開下先例,值得肯定。
一般而言,政府立法創設各級民意機關,終其目的,彰顯尊重民意,解決民瘼民困,匯集各方力量,化異求同,同中化異,發揮最大功效,讓國家永恆發展,社會安定,人民安康。縣議員忝為主流民意角色,如同立法委員,來自選民票選,深受選民之重寄與託付,位高權重,肩負督導縣府施政,為鄉親看緊荷包,須對選民負責,竭盡服務之義務。從而可知跨黨策進聯盟之籌組成立,其來有自,意義不凡。何況「小板凳」與「靠背椅」功能一樣,是人才上坐,就有其價值,貴在坐得「正」而又「穩」,說對「話」,做對「事」,對「事」而非對「人」,就事論事,群策群力,為金門、為大眾而奮鬥,凡此則是力量之擴張,對金門有利,有益地區整體發展。
再就參與聯盟成員來看,縣議會現有議員十八席,策進聯盟雖僅十位,但已超過半數,佔有相當比重。尤以型態上置有副總召二位,發言人二位,亦且經由集思廣益,達成共識,矢言落實職務代理人制度,亦且強調一切服務作為,只問是非,不問個人,只問公共政策,不問個人利益。但期透過聯盟來結合公共議題,運用強而有力之資源,發揮最大制衡戰鬥力,針對公共議題博採眾議,為鄉親盡最大服務能量。準此以觀,縱然並未參與聯盟團體,見賢思齊,誰願落於人後?因而,大家目標一致,只要對縣民有利,對地方有益,將會主動為民發聲,挺身檢討獻替,力促改革創新,負起代議士之當然「責任」。換言之,「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百姓眼睛雪亮,凡在政府法令制度與既有基礎之上,用心付出經營服務,使金門明日會更好,民意必然支持鼓勵,反之,則非選民所樂見。
金門幅員不大,資源有限,惟以位居要津,肩負時代歷史使命,因而亟需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和衷共濟,向前邁進。如今「聯盟」之舉,可謂象徵「團結」,既然信誓旦旦,許下宏願,至盼說到做到,帶頭示範,將「心」獻給家鄉,如果時間可資印證,相信選民到時必有公正評斷。
有云:「好的開始,即是成功之一半」。欣見縣議會生態改變更新伊始,爰特藉此誠摯提出呼籲:茲此金門亟需大公無私,誠信無欺,愛家愛鄉,無怨無悔之良彥俊士一齊打拚,更盼地區政治生態朝向良性互動與發展,共同為金門開創新契機,則金門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