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打造友善觀光島嶼從開車禮讓行人做起﹗

發布日期:
點閱率:720

「開車禮讓行人,特別是斑馬線上的行人」,應該是連小學生都瞭解的基礎交通常識。但曾幾何時,這樣的常識已經轉化了視點,變成行人應隨時的注意路上的車輛動向,因為在我們這兒,路上的車有不少是不讓人的,真踫上了,倒楣的,永遠是自己。這樣的觀點其實並不新鮮,甚至已經有些老掉牙,但我們仍然要剴切的呼籲:馬路並不一定如虎口,只要大家有著禮讓的行動與基因!
去年,新加坡一則媒體報導引起了我們的關注。報導指出,「在台灣踏入台灣的便利商店,可以感受到禮貌和非常好的服務,搭乘捷運手扶梯,民眾會禮讓趕時間的人,上捷運車廂也會排隊,只有在台灣的馬路上,看不見這樣的禮讓,車子要通過斑馬線,會毫不猶豫的彎過去。」美國商會會刊也曾專文談「在台灣開車」,文中表示,「台灣常見的美德,諸如禮讓、不搶鋒頭等,一到馬路,完全不一樣;不肯禮讓行人,任意占用人行道。」諸如這樣的外在觀點,能更客觀的讓我們反求諸己的體檢一下身處的環境。
軍管時期,「整潔的金門」、「禮貌的金門」、「康樂的金門」、「戰鬥的金門」是金門的四大精神,當年精神建設的成果如今正如解嚴一般,自生活中抽離。當時,甚至只要在路上劃上一條白線,車輛便能乖乖的停車再開,那樣的情境固不足取,但尊重行人的誠意,基本是足夠的。一直以來,我們都教育孩子,「馬路如虎口,行人當心走」,難道駕駛沒有禮讓行人、特別是斑馬線上的行人的義務與責任嗎?根據交通法規,車子不禮讓行人,可以罰一千二到三千六的罰款。實務上,應該少有駕駛會因為這樣的「小事」收到警察的紅單。看看目前金門交通最繁忙的民生路路段;每逢尖峰時段,行人縱使依著交通號誌走,依舊是險象環生。因為不論是紅綠燈,非直行車照樣可以左右轉,且多數不讓人。或許在交通法規上這是允許的,但行人的安全誰來保障?
說到底,這並非全是駕駛人行車素養不足,或警察執法不力,而是長期以來公共建設總以「車暢其行」為要,忘了「人」才是社會運行的根本。因為這樣的行車習慣與文化,車輛非得想方設法停在目的地前不可;因此,學校、銀行、市場、機關周邊永遠不乏違規停放的車輛;縱使停車場近在咫尺,也同樣乏人問津。聽聞縣府為了停車問題,打算在城區闢建更多的停車場,這當然是城市建設及發展的必要,但在此之前,同步完善駕駛人「禮讓行人、守法重紀」的交通素養,同樣必需而重要。
陸客來台自由行將上路,可預見的是,會有更多的陸客登門造訪,我們該如何體現金門的文明與進步?是「紅綠燈當參考、人車競爭道」,還是讓其體會一下斑馬線上的險象環生?在歐美,行人只要在路旁一站,所有汽車遠遠地就自動減速,禮讓行人穿越;汽車行經巷口,必定停車再開。斑馬線更是絕對權威,只要走在斑馬線上,行人可以完全不把汽車放在眼裡,自走自的。不用一言一語,便具體的表徵了城市的文明,落實對行人最基本「行」的尊重,才能自詡為友善的觀光島嶼,對此,顯然我們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