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防溺應從適水能力訓練做起

發布日期:
點閱率:807
字型大小:

暑期已屆,加以氣候炎熱,因此水中活動就成為青少年最佳的活動。但不幸的是,幾乎每年都會發生的溺水事件,所在多有。即使近年來各相關單位、學校均盡力做好泳訓教育,但均無法根絕這類不幸事件發生。徒增多少白髮人送黑髮人的人間悲劇。我們當然不能就此因噎廢食,禁止各種水上活動或親水活動,因為那是不可能,也違反教育理念;尤其是地處四週是海域的島嶼居民。因此,唯有從根本上做好「適水能力」訓練,或許才是減少溺水不幸事件發生之至道。
什麼是「適水能力」呢?簡單地說,就是具有適當、正確之「水域安全政策」,使國民具備「免於水難之能力」!就此而言,多年來我們訓練學子有關的泳訓之一:自救能力就有待商榷。日前國際水域安全教育學者張培廉即指出,目前教育部要求小學生游泳自救的「水母漂、仰漂」,其實是錯誤求生觀念,正確的方法是「求救踩水」。因為在湧動的大海中用仰漂和水母漂,只會讓海水更容易衝進口鼻,加速死亡。若是在溪流中使用仰漂,求救者無法掌握方向,還沒被淹死,就可能先被溪流裡的石頭撞傷或撞昏。因此他認為正確的自救方法應是「求救踩水」,就是一手在水中不斷垂直撥水,保持浮力,另一手高舉示意呼救。此論點即深探「適水能力」的方法問題,怎能不深入探討改進呢?
進一步言,「適水能力」之訓練,就是要使受過水中訓練的人,能立即適應水性,以等待救援。但何以有些、更可以說有很多游泳好手,卻也會發生溺水事件?其原因是或許我們忘了善泳者,並不一定就是可從水中脫困的蛟龍。因為落水時,大多數都不會剛好是著泳衣,反而是衣褲成累贅,加上一雙笨重的球鞋、超吸水的球襪;因此,有些人游泳游得很好,但脫掉有度數的近視蛙鏡、穿上一身衣褲、再跳進水裡,就直往下沈了。尤其河海無情,更不比平靜的游泳池,教孩子以最少的體力,在水上維持最長生機,遠比教會他們游泳重要。易言之,這也是涉及到「適水能力」之方向問題。就此而言,我們可以借鏡環境與我們相似的荷蘭來說。荷蘭早就將兒童游泳及水中自救能力,列為小學畢業要件。他們規定小學生每周上兩次體育課,學生畢業前至少要考到ABC三張游泳證書,這些都是國家發給的證書。A、B是最起碼的游泳證書。但最重要的是C證書,這張證書必須通過兩項考驗:其一是泳衣游泳:連續一二五公尺蛙泳,中間換四種不同方式,中間九公尺在水底閉氣十秒。其二是最具特色的「著衣穿鞋游泳」:在障礙物下穿過,在另一個障礙物上爬過,之後得自己爬出水池,不能用池邊的扶梯。為何要考著衣游泳?因為如果小孩掉進水裏,他不會正好穿著泳衣,因此小孩必須具備安全上岸的能力,這才是「適水能力」的核心價值所在,也是本文論述重點所在。
金門四處海洋,因此訓練每一個居民「適水能力」,不但有其必要性,更有其適切性。因此相關單位應以劍及履及,深入、認真、確實檢討相關方面之適水能力,使海洋不致成為生命潛在之殺手,而是我們親近之最佳伙伴,這才是有為者之至當政策,更是利民利公之政策。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