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兩岸緊急事故處理機制刻不容緩
隨著金廈延伸性旅遊(金門一日遊)的啟動,以及陸客(赴台)自由行的相繼開放,小三通已經成為直航之外,往返兩岸最重要的交通管道。十年來,絡繹往返於金廈水域的商旅已經超過六百九十二萬人次。隨著兩岸政策逐步開放,以及兩岸關係的逐漸加溫,預期人流數只會增加不會減少。此時此刻,兩岸緊急事故處理機制的建立,更加刻不容緩。
自小三通啟動以來,持續有台商、台客與陸客,因疾病或事故,經由金廈小三通這個「綠色通道」後送返鄉接受醫療。其中最知名的個案當屬早產兒小安安,她在二○○四年底經由兩岸相關人員的通力合作,經陸海空接駁,從上海、廈門、金門到台中,全程長達一千八百公里、近二十小時的長途奔波,才順利返抵台中榮總醫院繼續接受治療。
這項特殊案例,是相關人員經歷無數的事前協調方能克竟其功,且過程中所費不貲。由此也確立了兩岸小三通人道救援的「綠色通道」。此後經由兩岸紅十字會組織的通力合作,陸續有許多病患透過此一管道返回原鄉接受治療。
此一「綠色通道」在人道救援上固然功不可沒,然而真正遇上緊急事故,「綠色通道」似乎亮起了黃燈。待兩岸有關部門重視與協調。
以六月下旬廣西老婦突發腦動脈瘤破裂的緊急事故為例,該名旅客病發時,適逢週日晚間,前述的「綠色通道」就無法即時因應。主要原因包括目前兩岸小三通尚無夜行機制,亦無夜航設備,冒險搶運風險太高。而金門在地的醫療資源,恰恰在以一特殊案例中無法因應,倘若比照縣民後送台灣,又牽涉「不得中轉」之相關規定,且龐大之後送與醫療費用該由誰負責?家屬是否有能力負擔?簡言之,當前兩岸針對此類緊急事故尚無應變預案。事實上,此一特殊案例還牽涉另一項問題,就是陸客來金、來台期間的旅遊保險問題。承攬的組團社是否為這些旅客投保?而保險是否又含括醫療?
陸客來金延伸性旅遊,以及後續即將啟動的閩省陸客來金自由行等政策,是縣府費盡心力協調、爭取而來的新資源,倘若運作順暢,或能為金門觀光產業注入一股新活水,且縣府當前正積極打造綠能、環保、健康、活力的國際級休閒旅遊島嶼,倘若此類緊急事故無法有效因應,恐將影響金門的觀光形象,茲事體大、不得不慎。從報端可以得知,縣府對此議題相當重視,已透過管道向陸委會提案,希望由陸委會出面整合,透過相關機制儘速協調出一套應變方案。
我們認為,陸委會既為統籌掌理大陸事務之政府主管機關,相信應有既定之緊急聯繫管道,爾後遇有此類緊急事故,應立即啟動溝通管道,針對相關細節直接進行溝通。此外,我們也呼籲,陸委會應儘速出面統籌,結合地方政府的力量,透過管道與對岸協調出一套可以讓陸客安心、滿意的緊急預案;前述所提的種種細節,也都該有一套標準作業流程,並定期進行「沙盤推演」與「實兵演練」。須知,來者是客,在爭取與協調開放陸客來台時,從民間、地方政府到中央政府,不但應該在食衣住行各方面營造一個良好、親善的環境,甚至包括生老病死等意外狀況都該有一套因應方案。唯有如此悉心地為每一位旅客設想周到,這樣環境才能稱得上友善,也才能真正打造一座讓人安心享受悠閒慢活的國際級觀光島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