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歷史找到出路
──高度期待「福建省金馬歷史回顧與展望學術研討會」
一九五六年七月十六日,金馬戰地政務委員會成立,金馬正式進入戰地政務實驗階段,福建省政府被逼自金門遷往台灣省,流亡、客居新店市長達四十載;金馬解嚴、終止戰地政務後,一九九六年元月十五日,福建省政府終再搬遷回省境的金門,翌日,金門日報社論殷切企盼,「在省府回金的大日子裡,我們也願再一次與所有金馬人共同回顧,並檢視福建省政府過去所走過的路,以及因應新世代的角色扮演」、「共同拿出智慧,化解那些看似已解實則待解,諸如省府的虛級化與功能性、省長民選的是與非、兩岸兩府的效應、府縣的職權分際等等政治模糊地帶,則福建省政府回到金門來,才具開創新局的時代意義」。如今,在建國百年、省府回金十五周年的歷史氛圍下,「福建省金馬歷史回顧與展望學術研討會」,將於明天登場,再次提供我們檢視金馬與福建省、國族之間的歷史纏結、政治定位的機遇。
由福建省政府主辦的「福建省金馬歷史回顧與展望學術研討會」,七月二十二日在金門大學、二十四日在台灣師範大學,分別從金門、馬祖觀點,推出兩場研討會,其中金門場採「國際地緣政治、民國史與金馬地位」、「戰地社會與地緣政治」、「華僑、海外華人社會」、「海洋與金門」及「回顧與展望」五個題旨,進行高峰對話、報告與討論、座談。發表的論文有〈東亞冷戰歷史下的沖繩與金門〉、〈金門現代史〉、〈近代長崎華僑〉、〈新加坡、印尼華文書寫中的原鄉〉、〈方言群認同之外:新加坡金門人的鄉團〉、〈17世紀金門的海上世紀〉、〈海洋事務與金門發展〉,與會學者有來自美國的宋怡明、日本的川島真、新加坡的寒川(呂紀葆)、台灣的夏鑄九,以及金門的楊肅獻、江柏煒、李仕德、李國忠、李錫隆、李福井等,從論述的內容、與會與談成員來觀察,這是一場具地域性內涵,卻展現國際視野的研討會,也看得出福建省政府亟欲藉金馬拉出歷史、政治高度的用心。
回溯中華民國走過的歷史,建國百年元旦,社會學者出身的福建省政府主席薛承泰,以〈中華民國金馬旗揚一百年〉為題發表專論,開宗明義道出「今天是中華民國一百歲生日,金馬鄉親比任何其他地區的華人理直氣壯,大聲的說一聲『中華民國生日快樂!』因為在這地球上只有這兩個地方,可以用中華民國的立場寫足一百年的歷史,不論是一部革命與戰爭的血淚史,還是一部庶民生活的發展史,金馬在中華民國旗幟下沒有遺漏任何一年歲月的刻劃」,之後,薛承泰為《金門百年庶民列傳》作序時,再嚴肅寫出「金門的存在不僅在歷史上促進了台灣的去蠻荒化,在最近的半個多世紀也為台灣的安定與繁榮付出代價。簡單地說,金門是形塑台灣歷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卻未能在台灣所寫的歷史中有足夠的可見度」。
金馬的情感觸動,也是對金馬與中華民國史深刻互動的認知,薛承泰所領導的福建省政府,首次站在高點策劃了「福建省金馬歷史回顧與展望學術研討會」,官方主辦、民間參與,以學術方位、角度,切入民國史與金馬地位、戰地社會與地緣政治,再拉到金馬與國際地緣政治、海洋與金門的寬廣格局,無疑的,這是一九四九年隨著國府遷台逾一甲子,處在「虛級化」的福建省政府勇於以金馬兩島面對歷史、土地與人民,為金馬尋找文化方向、政治出路的研討會。
解嚴以後的金馬,不乏文化論述、政治主張,金門有過「金門學」、「閩南文化」,馬祖也有「馬祖列島發展史」等研討會,「金馬撤軍」、「金馬自決」、「金馬特區」、「一國兩府」等言論也曾在藍綠版塊或兩岸政治間燃燒;象徵金馬最高行政層級的福建省政府,則是首次舉辦大型論壇,「福建省金馬歷史回顧與展望學術研討會」,文化或者政治,我們高度期待,為金馬找回歷史、找到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