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因應時勢創造競市利基﹗

發布日期:
點閱率:762

「金門,變身為通路業一級戰區。」人口數不足十萬人的金門,在全聯福利中心、屈臣氏等知名商業品牌相繼叩關後,85度C預計在8月1日開出金門第一間店;此外,摩斯漢堡、麥當勞也傳出有意進駐。過去的戰地金門,儼然已成為各大速食及超商兵家必爭的一級新戰區。而這樣的轉變與結果,也給金門當地傳統產業帶來了衝擊,到底傳統產業的明天在哪裡?便成了嚴峻的課題。
首先,我們必需理解,傳統零售行為與規模經濟之爭,從來就沒有停止過。早在戰地政務時期,金門的商業是賣方市場,不論您提供什麼樣的商品,軍民無太大的選擇的餘地,亦創造了一段經濟榮景;解除戰地政務後,市場上基本是開放的,大批的台灣商品及服務登金,許多傳統行業從此一蹶不起;再至後來,7-11的加入、大賣場的崛起,對傳統產業亦造成不小的衝擊。而今,大型連鎖通路抵金設點,造成的影響,自不容小覷,但是否金門的小買賣便只有挨打的份,倒也未必。箇中關鍵應在於,如何找出自我的「藍海策略」。
所謂的「藍海策略」,便是找尋尚未開拓的市場,或是進入較少業者進入的領域,強調差異化的服務與市場區隔,獲取更高的經營利益。理論上,連鎖通路擁有所有的現代企業的經營優勢:效率、價格與選擇多樣性。而傳統產業自認在這些面向上,很難與其一較長短,是以,不是消極的抵制,淹沒於時間的洪流,便是關門大吉,另謀他就。實則,傳統的營業型態,亦有其立世競爭的本錢,重點不在於如何面對競爭,而在檢視自己有什麼本錢,如何做到差異化的服務與對待。謹提供以下面向,供有心者參酌。
其一,確立自我優勢。曾經有段時間,台灣的傳統零售市場大幅度的凋零;每年工程會在檢討各縣市「蚊子館」的時候,許多公有零售市場總是榜上有名。百貨超商、量販店等現代化通路興起,逐漸取代傳統市場的功能,已是不爭的事實。根據調查,消費者認為,傳統市場最能與之比評的,卻是「親切感、溫馨感」。於是乎有些市場自治會便自立自強,力謀強韌的親密服務與責任保證,倒也能幹得有聲有色,樹立一定的品牌形象。這樣的例子,在告訴我們:連鎖巨獸的襲擊實為必然,而非偶然;創新才有生機,改變方有出路,找出自我的優勢,絕對是重要的起步。
其二,提升服務機能。在地化的優勢在於土親、人親;在賣方市場時代,您不妨給消費者三分顏色,反正他還得回頭來找你,但現在不要說是大型通路壓境了,單是網路上的「宅經濟」,還真沒聽過缺了誰家的產品不行。於是乎,發揮在地化的商品特色與品質保證,便至關要緊;在價、量上,或許我們永遠打不贏連鎖通路,但至少應該保證商品特色與服務的優越性。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創造出消費者想吃及懷念的「午餐」,方能訴求永續經營。
究理而言,政府的角色在於創造優質的投資及經營環境;在這點上,金門已經達到了招商引資的初期目標。但相對的,大軍壓境之下,在地產業難免折損。有的人會選擇以不變應萬變,讓生命去尋找自己的出口;有的人也可以藉這樣的機會,好好的了解敵人,也了解自己,為自己找一條永續生存的經營策略。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