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祝父親節﹐貴在「飲水思源」
今為一年一度父親節,又稱之「爸爸節」,首先在此敬祝全天下父親們佳節快樂,幸福美滿,闔家平安。
根據有關資料記載及報導,父親節之由來,並非我國獨有之節日。僅以美國為例,早在1909年間,有位住在美國華盛頓州士波肯市多德夫人,她在13歲那年,母親死於難產,遺下六名子女,其父親史馬特先生立志不再續弦,心甘情願獨力父兼母職,含辛茹苦,養育六名子女,不僅白天勤勞工作,還要料理家務,照顧少小,因而深感父親能在逆境中,仍然堅忍不拔、犧牲奉獻,無怨無悔將子女養育成人,正當他懷著反哺之心意,盼望父親安享晚年之時,其父卻因體力透支積勞成疾、撒手西歸,讓她覺得父母養育子女恩重如山,迨至1909年,正是其父史馬特辭世那年,多德夫人在參加教會母親節禮拜後,心想(世上為什麼沒有一個類似母親節的,來紀念父親節的節日?),於是就向教會瑞馬士牧師提出設立父親節之建議,立即獲得瑞馬士之讚許。到了1910年春天,她開始推動父親節運動,順利得到各教會組織之鼓勵力挺,後來經過多方奔走與努力,復有士波肯市市長與華盛頓州州長公開贊成,終於在1910年6月19日,舉行全世界第一次父親節聚會。1924年,美國總統凱文‧庫力吉支持父親節成為全美節日,1966年,美國總統倫敦‧強生選用史馬特先生之生辰月份,宣布當年6月,為美國父親節之月。1972年,美國總統查理德‧米爾維斯‧尼克森正式簽署文件,將每年6月的第三個星期日,定為全美國之父親節,從此成為全美國永久性的國定紀念日。
至於我國「爸爸節」之源起,應追溯到民國34年(1945年)8月8日,當時對日抗戰方殷,上海部分愛國人士,有感日本人猖獗狂妄,環境惡劣,為期激勵全國同胞奮發圖強,團結力量,以期早日消滅入侵日本人,發起「父親節」來頌揚在戰場上為國捐軀的父親們,立即得到市民之響應,熱烈舉行慶祝活動。
抗戰勝利後,上海市各界黨國元老、名流、紳士,如吳稚暉、李石曾、潘公展、杜月笙等人,深覺父親節意義重大,且有提倡訂定「父親節」慶典活動之必要性,隨而聯名陳請上海市政府,轉呈中央政府准予規定8月8日為「父親節」,並通令全國週知。
父親節訂於每年8月8日,是因(八八)與(爸爸)音韻相近,並且從字型上將(八八)兩字連綴後,正如一個(父)字,因此,訂定8月8日為「父親節」,又稱為八八節(爸爸節)。
可知任何節令慶典,由來有其淵源歷史背景,年節如此,父親節亦然。只是慶祝方式不盡相同,此在昔日農村社會,教育水平並不普及,因而少有全面慶祝紀念活動,渾然不知父親節何日?由來如何有之?倒是人人深受古有倫理道德之薰陶,代代相傳,莫不深知子女之對父母,理應善盡孝順之責,常懷感恩之心,儘管節日當天,未有任何慶祝儀式,為人子女者有心可也。
所謂「忠孝傳家」,乃國家之根本,以迄於今,父以教子,兄以教弟,姐導於妹,友好相互期勉,長期傳為美德,成為佳話,未因環境時空因素改變,社會功利抬頭,而致日趨式微,習見父親節當天,閤府老小齊聚舉行餐敘,為自己父親賀節,或以禮物贈送父親,用表「孝敬」之意。一般看法,形式並不重要,重在父親要有「實際」感受。
今日欣逢「父親節」,世界各地兒女們,紛紛都在為自己的爸爸獻上祝福,除應牢記「爸爸節」之由來意義,不必拘泥慶祝方式,而要平日心存「誠敬」,再者,要仿效公部門部屬對長官之態度,父母愛護自己子女之心情,用心對待自己的父母,順乎自然,誠實無欺,飲水思源,心心相繫,父慈子孝,始終如一,不忘在「順心、順意,順從」三順方面努力,相信更有賀節核心價值,至盼大家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