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傳達與傾聽厚實世界金門日

發布日期:
點閱率:646
字型大小:

「據宿霧金門同鄉會表示,金門鄉僑來到宿霧發展打拚,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也有五、六代人了,最年輕的是二、三代鄉僑子弟」;「『我們這些人,還是金門人;金門人的血脈,還是不能改變。』所以,許宗權希望縣府多鼓勵老一輩的鄉僑帶著子孫回到家鄉,接受中華文化教育,金門的未來才會興旺!」;「第三代麻里巴板金門鄉僑,在父母的鼓勵之下,已投入金門同鄉會務」。
透過金門日報記者隨團採訪報導,傳回了金門縣政府東南亞僑社訪問團行腳之處所接收到的鄉音,也讓我們再一次感受到,在世界金門日的鄉情號召下,天涯海角金門人歸鄉的腳步近了。
二○一一年八月十一日至十六日,由福建省府主席薛承泰、金門縣長李沃士、金門縣議長王再生等首長組成的金門縣政府一百年度拜會東南亞僑社訪問團,以菲律賓、印尼為主,展開為期六天的行程,此行的主要目的,在於廣邀東南亞鄉僑返金參與十月十六日舉行的第四屆世界金門日,也在於「展現海內外金門人團結氣象,發揮金門人凝聚力與濃厚鄉情」,過去,在地理與交通因素下,金門人在東南亞的足跡、鄉社,新加坡、馬來西亞、汶萊是與原鄉金門互動較為密切的區域,遠在菲律賓的宿霧、依里岸,印尼的泗水、麻里巴板、三馬林達等地則較少鄉人到訪,以致二○○四年十月九日,金門縣政府東南亞四國訪問團首訪三馬林達金門會館時,會館主席許從榮看到來自故鄉的親人們,激動地說「我們等了六十五年,終於盼到了!」飛抵菲律賓宿霧也是,鄉僑陳俊明舉杯一連敬酒三杯,一表歡迎、二表致歉、三表歡送,他說「這次相聚是一切的開始,希望以後大家心連心,不要送走了就彼此相忘」。
鄉僑期待鄉情連結的心是濃烈的。時隔多年後,金門縣政府的東南亞僑社訪問團,再次往菲律賓、印尼走去,在傳遞世界金門日的訊息外,我們也經由現場報導中,捕捉到一些發自鄉僑之於金門僑社發展的真實聲音,譬如宿霧金門同鄉會理事長薛鍾秀拋出鄉僑土地處理與返國簽證手續辦理困難等兩項懸在鄉僑心中的問題;印尼泗水金門同鄉會理事長許宗權則提到新一代鄉僑的祖籍、文化認同等課題,他說,現居印尼鄉僑多係第三代,而金門鄉僑為了在印尼居留,以及方便找工作和生活,不得不入籍印尼,成為印尼公民,就此一現實處境,許宗權希望金門縣府多鼓勵老一輩的鄉僑帶著子孫回到家鄉,接受中華文化教育,如此「金門的未來才會興旺」;麻里巴板金門同鄉會主席黃延良也在簡報鄉僑概況時,透露了該地鄉僑約一千三百多戶,人數約六千人左右,且多係二、三代,這些人口生態中,第二代大多會說家鄉話,但不會書寫繁體中文,到了第三代均使用當地語言,略為會說點家鄉話,但可喜的是,第三代麻里巴板金門鄉僑也多在父母的鼓勵之下,投入金門同鄉會務,讓金門鄉情得以永續發展下去。
金門解嚴十九年以來,歷任主政者,從陳水在、李炷烽到李沃士,都在任內推動、延續東南亞僑社訪問團,陳水在甚至率領過烈嶼鄉民遠征汶萊協助募集烈嶼公共事務協會建館基金;李炷烽奠下世界金門日活動基礎,勤走東南亞,足跡亦遠及越南金門會館(孚濟廟);李沃士讓世界金門日活動制度化,也提供資源予金門大學籌設馬來西亞分部,讓鄉僑子弟藉由教育文化更進一步貼近母鄉脈搏。
金門縣政府的每一次出訪東南亞僑社,都能傳達出家鄉發展的脈動,也能接收到來自僑社的第一手訊息,逐漸積累匯聚海外金門人力量;而我們更殷切企盼的是,傾聽鄉僑真實的聲音,了解僑社發展的困境與需要,才能厚實世界金門日的發展基礎。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