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和平藝術國際發聲

發布日期:
點閱率:556
字型大小:

八二三砲戰紀念日,一場在金門和平紀念園區舉行的「聽見和平: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和平祈福日」,當眾人、媒體的目光多聚焦在「金門和平鐘」的敲響儀式,也在總統馬英九的「把戰爭帶來的疤痕,轉變為和平的鐘聲」、「不統、不獨、不武 」、「和平維持久遠,戰爭永不再來」的精神談話之際,注入、環繞在整個「聽見和平」氛圍裡的藝術元素,反倒未能在活動中被突顯、被擴大參與,致金門多少失落了一次繼「碉堡藝術館」後,可以再蓄積、散發本土與國際藝術能量的時機,值得我們提出觀察與反思。
二○○四年九月十一日,金門縣政府主辦、華人藝術家蔡國強策展的「金門碉堡藝術館:18個個展」,結合了譚盾、林惺嶽、李錫奇、李明維、張永和、王文志、姚謙,何時、燕三、蔡明亮、汪建偉、沈遠、吳東旺、曾力、費大為、劉小東、Ying Bo (銀波)、垠凌等來自世界各地,不同領域的華人藝術家,以繪畫、攝影、裝置、影像、聲音、戲劇、行為藝術等改造閒置的金門碉堡及軍事設施,包括南山陣地、塔山砲塢、古寧頭慈湖大碉堡,甚至民居內,都在展演範圍。
「金門碉堡藝術館」運用,也顛覆了戰爭遺跡、軍事空間,象徵金門已從戰爭跳板的角色,蛻變轉型為文化藝術交流的和平之橋;整個活動過程,中外媒體廣泛報導,也吸引了大批在地、外地參觀者,並名列觀眾票選全國公辦展覽前茅,為金門戰地文化作了一次成功的行銷,所產生的影響,迄今仍常被論談。
時隔七年後,隨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財團法人建國百年基金會結合金門縣政府所舉辦的「聽見和平: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和平祈福日」活動,在金門和平紀念園區納入「和平鐘」、「和平牆」,並配合推出「和平藝文展」,跨國參展的創作展,讓金門的土地上再次嗅到了與國際接軌的藝術氛圍。
八二三「和平鐘」敲響之前、二○一一年八月十九日在金門和平紀念園區揭幕的「和平牆」與「和平藝文展」,是共同以和平為基調,但不同形式呈現的藝術元素。由金門縣政府規劃、本土藝術家李沃源策展的「和平牆」,以三易其地(東門圓環、尚義機場環保公園、和平紀念園區)的「金門精神堡壘」大型戰爭浮雕結合藝術瓷盤公共藝術,有力傳達了金門獨有戰地地景與追求和平的信念;由文建會規劃、台北國際藝術村總監蘇瑤華策展的「和平藝文展」,邀請澳洲視覺藝術家Jayne Dyer、法國聲音藝術家Alexis Mailles、設計師蕭青陽與李明道、新加坡藝術家楊子強、旅德文學工作者唐薇及台灣藝術家李錫奇、黃光男、蕭筑芳等九人,以不同方式,將和平藝文展串連胡璉紀念館和四座碉堡,無論是設計、視覺、聲音、美術作品,使當地頓時化身為藝術家為和平發聲的重鎮。
「和平藝文展」,匯聚了從本土到世界的一流藝術家與作品,策展經費不及過去「碉堡藝術館」的十分之一,但跨國身份參與的藝術家卻不亞於碉堡藝術館,其中旅德文學策展人唐薇的《和平尋寶行走》作品,以朗讀和平,另一種移動書房形式,邀請民眾與創作者、表演者共同構築金門和平紀念園區的「和平風景」,給了金門文學地景全新的閱讀體驗。
「金門碉堡藝術館:18個個展」以藝術力量,曾經為轉型的金門戰地體質帶來和平風景;此次的「和平藝文展」同樣具有豐沛的藝術元素,但或因主導者文建會與建國百年基金會將活動重點置入「和平鐘」,致藝文展未能得到較多的宣傳,也未能擴張參與度,總有著美中不足的缺憾,但透過跨國的藝文種子播撒、行銷概念,也讓我們發現到金門的戰地、和平、環境,是有條件向國際發聲的。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