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九二共識與金門定位

發布日期:
點閱率:582

近來有關兩岸是否有「九二共識」議題,藍綠陣營各有解讀,且相互攻防,一時間讓人看得眼花撩亂。昨日馬總統透過軍方安排,在不「驚動」媒體的情況下,悄悄登上了大二膽島,返回金門後,與駐軍官兵會餐,又在致詞中重提九二共識,強調自其上任以來,即依憲法維繫台海「不統、不獨、不武」的現狀,並在「九二共識」基礎上,推展兩岸和平發展,也用事實證明了這才是可長可久之計,為臺灣帶來了許多和平紅利。馬總統也強調,這條路將繼續走下去,讓臺海有更長久的和平與繁榮。事實上,馬總統昨日的「秋節勞軍」,在某種意義上也可以解讀為是他的「大膽宣言」。
時序往前回溯到2002年5月9日,當時擔任總統的陳水扁,刻意安排媒體主管同登大膽島,針對兩岸關係發表「重要談話」,事後也被稱為阿扁的「大膽宣言」。當時他在宣言中提出三大主張,包括:一、兩岸關係的正常化是台海永久和平的基礎,且先經貿後政治。二、兩岸必須重啟協商大門,首先將推動政黨互訪。三、兩岸三通是必走的一條路,而「小三通」是「大三通」的第一步,擴大「小三通」造福金馬地區的民眾乃是當務之急等等。陳總統當時甚至放話邀請對岸的最高領導人胡錦濤到大二膽島上「喝茶」,新聞媒體喧騰一時。
回顧歷史,不容否認,小三通確實在陳總統任內有了或多或少的進展,只是速度似乎慢得趕不上民眾要求,成效更遠遠落後於鄉親的期待,因此讓小三通被民眾譏諷為「通三小」,甚至因為小三通政策設計,加上其他因素的推波助瀾,為金門帶來了諸多「幽靈人口」。
在此,我們並無意爭論「九二共識」是否存在,亦無意評價此一「共識」的內涵及其所牽涉的兩岸主權爭議。我們在意的是,金門的定位何在?政府的兩岸政策中,又把金門擺在哪裡?
相信大家都能認同,不論藍綠陣營誰擔任總統,也不管是「九二共識」還是「臺灣共識」,我們也可以「大膽」地說,維繫現狀及兩岸和平,應該是全體國民的最大公約數。
  誠如馬總統昨天在對官兵的致詞中所言,金門已從過去的「殺戮戰場」變成金廈之間的兩岸「和平大道」。而且這條和平大道目前每年有130萬人次絡繹於途。更重要的是,在中央政府奠定的基礎下,縣府正通過各種努力,爭取更多遊客到金門來走走,以此做為金門重要的觀光發展策略之一。我們必須強調,和平的確是兩岸都能受惠的最大公約數,沒有和平,一切免談。
至於金門的定位在哪裡?則需要鄉親們共同來思索。不論是旅遊產業的發展,抑或兩岸交流的中介。金門究竟該如何自我定位?是否會在兩岸旅遊產業鏈的合縱連橫中,成為對岸廈門的附庸?還是能如何走出一條新的道路?又該向中央爭取什麼樣的「開放政策」?這些,對鄉親來說,都比「九二共識」重要得多。
誠如前述,兩岸和平是當前的最大交集,我們盼望在此基礎上,金門能獲得兩岸更多的重視,也能儘速在各種嘗試中找到最佳定位,搭著此波「和平紅利」的持續放送,讓金門的發展也能跟著起飛。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