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國際接軌﹑金門起飛

發布日期:
點閱率:583

世界金門日活動,預定十月十六、十七日在母鄉金門隆重舉行,縣府各相關部門正積極籌備,希望從接待與行政諮詢等細節,感動返鄉僑親們的心。適逢建國一百年的此時此刻,在原鄉金門籌辦「世界金門日」活動,格外顯得意義非凡。
翻開金門「落番」的歷史,根據金門大學閩南文化研究所所長江柏煒的研究,從19世紀後半至20世紀中葉間,金門前後出現過四次海外移民潮。移民的主要源由不外乎天災與人禍。且其中最接近現代的兩度移民潮,均與戰亂有關,包括日軍入侵,以及國共內戰等。海外金門僑親的足跡,遍布東南亞諸邦,且以新加坡為最,總數超過五萬人。
這些迫於現實必須遠渡重洋在海外謀生的金門人,以一種「連鎖式移民」模式,陸續協助故鄉子弟出洋謀生,更藉由宗教信仰或宗姓間的緊密結合,在當地相互扶持,從生、老、病、死彼此間的互相照應,到合作串連、經商致富,海外僑親一步一腳印,在當地立穩腳跟,並進一步發展出跨越國境緊密凝聚的獨特「金門幫」,於華人世界中獨樹一幟,不容小覷。
有別於其他旅居海外華人,原籍金門的海外僑親,不論事業成就高低,心心念念牽掛的總還是原鄉,以及在原鄉生活、成長的後裔子孫。以旅居新加坡的金門僑民為例,華僑們不但透過僑匯養活鄉人、回饋鄉里,甚至透過同鄉會組織高度關注故鄉大、小事。當年金門得以設立縣治,就是浯江孚濟廟(後來的新加坡金門會館)總理黃安基與副總理陳芳歲,結合旅外金門商紳林乃斌等123人聯名電呈福建巡按使請願所致。民國初年,有感於家鄉交通運輸不便,海外僑親們還曾經集資籌組輪船公司,打造「金星輪」川行金廈,為鄉親提供行旅方便。金門公路系統的肇建,「民辦汽車路公司」的成立,也是華僑熱心原鄉基礎建設的結果。其他包括捐資興建祖廟,僑匯興學等故事,更是不勝枚舉。早年對原鄉那份濃烈的情感,深植在第一代金僑的心中,並將這份濃烈情感傳承給第二、第三代子弟。
當前,金門正處於建設發展高速起飛的關鍵時刻,細數近兩年來的重大事件,包括金門大學的升格,金烈大橋的動土啟建,兩岸關係的改善,陸客自由行與金廈延伸性旅遊的啟動,縣府時時刻刻都在政策與基礎建設上努力耕耘,期盼為鄉親創造發展與生存環境,為金門的未來奠立良好基礎。發展過程中,來自僑親的支持與關懷也不曾止歇。
值此關鍵時刻,世界金門日在原鄉的舉辦,尤顯意義非凡,一方面希望藉此展現全球百萬金門鄉親高度凝聚的實力,另一方面也希望藉此表達對僑親們長期關懷家鄉的感念,更盼透過活動向僑親們獻上來自原鄉的溫馨、慰藉和鼓勵。
「離島連線、國際接軌、金門起飛」,這是本屆世界金門日的主軸,我們期待透過兩岸與全球各地金門鄉親的匯集,能再次凝聚出更多能量,在全球金門鄉親的共同關切與努力下,激盪出更多智慧,帶領金門原鄉登上更高、更寬廣的國際舞台。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