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書院正流行金門不缺席

發布日期:
點閱率:641

──正視「燕南書院暨太文巖寺」的活化管理與永續經營課題
《書院正流行》,這是二○一一年九月二十一日出刊的《旺報‧教育周報》專題,投射、介紹了愈來愈多的兩岸三地大學正在實驗住宿學院制的「書院」教育,為大學生活開拓更多的可能性,包括了大陸的北京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中山大學,香港的香港中文大學,台灣的政大、清大、東海、中正、亞洲、中華等大學都施行書院教肓,甚至直接將校舍以書院命名,譬如西安交通大學彭康書院,香港大學崇基等九書院,台灣政治大學政大書院、東海大學博雅書院、中正大學紫荊書院等;不止在大學校園,民間也漸盛行書院教育,台灣的「台北書院」、美國的「台灣書院」亦陸續開張;而文風鼎盛的金門,伴隨著「金門大學」的誕生,「燕南書院」的新建,備受各方矚目。華人世界掀起書院熱潮,甚且成為一股教育文化新競爭力,譽稱「海濱鄒魯」、「朱子島」的金門,不但不能缺席,還要建立朱子學重鎮、樹立書院教育的典範。前提是有心、有效的經營管理,才能為金門的書院教育尋找靈魂,注入活水。
九月間台灣文化盛事,無疑就是「台北書院」揭牌。九月十五日,坐落於台北市中山堂三樓的「台北書院」,在副總統蕭萬長的見證下,正式揭牌授課,由佛光大學藝術學研究所所長林谷芳接任台北書院第一位「山長」,他表示,台北書院未來將兼顧修行、學問、藝術、生活四個面向,提供國內外民眾一個體驗台灣獨特文化生活美學空間,林谷芳亦說明,書院教育為中國最具特質的教育型態,始於唐而興於宋,其知名者如白鹿洞、嶽麓等在文化史有一定地位,書院過去在台灣也曾盛行,清末全台就有六十多所書院。
「台北書院」之外,政府鑑於大陸目前以國家力量在各地設立「孔子學院」向世界推廣漢語,因之,標榜彰顯台灣特色中華文化的「台灣書院」,將於辛亥百年的十月在美國紐約、洛杉磯和休士頓同時開幕。
各種訊息面顯示,書院精神融合現代教育,已蔚為風潮,形成趨勢,就在這一波浪潮前後,金門歷史上出現的四座書院:燕南、浯洲、浯江與金山,先是整修了清代的「浯江書院」,再是新建了宋代的「燕南書院」,其中由民間捐地、金門縣政府斥資逾億元的「燕南書院暨太文巖寺」新建計畫,內部主體工程已竣工,聯外道路亦將完成,就待驗收、啟用。從有限的文獻記載、口述歷史發揮想像與創造力,讓一座明代已無遺跡的書院、民國四十年間遭國軍拆毀構築工事的寺廟,在二十一世紀重新活過來,金門文化局也以「新建工程設置公共藝術案」打響第一炮;「燕南書院暨太文巖寺」,書院與寺廟並存的奇景,如同從無到有、神奇點化的金門大學,都稱得上是當代金門人的「集體創作」。不過,書院與寺廟的未來也都面臨了一嚴肅課題,誰來擔負經營管理重任?一如著名書畫家姜一涵教授於中秋日造訪燕南書院時,發出了讚嘆,也提出了疑問,「殼與型都有了,但更需要的是尋找書院教育精神的靈魂」。
燕南書院暨太文巖寺的主管、權責單位是金門縣政府文化局,但建物、景觀所在的土地也來自以古區為主的村民發心捐地;官民之間,乃至掌理書院的「山長」,看管寺廟的「住持」如何取得平衡、同心協力,既要維持弦歌不輟,又得保住香火不絕;是文化局逕行管理,或委外由民間社區經營,或者委由具學術資源人文條件的金門大學進駐?管理架構,勢必牽動著書院、寺廟的精神與內涵、命運與未來。
民間推動二十多年,政府展現強大興建意志,缺一不可,始有今日燕南書院暨太文巖寺的宏偉面貌,也才能在這一波大學、民間的書院教育熱中產生可期待的金門人文新風景。
廟宇需要香火,書院需要活化;企盼官民都能放寬視野為金門文化資產展現包容心、參與度,永續經營燕南書院暨太文巖寺。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