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扮演和平橋樑迎向國際舞台

發布日期:
點閱率:612

由台灣中經院和中國社科院合辦的「中國大陸十二五規劃與兩岸經濟交流」研討會,廿六、廿七日假金門大學黃進益國際會議廳召開,為期兩天的會議,兩岸政府最重要智庫的頂尖學者盡出,還針對金門議題進行探討,引起許多迴響。
此次研討會,台灣中經院學者由董事長梁啟源領銜,中國社科院則由學部委員金碚領軍。兩岸政經學界菁英共聚一堂,除了就中國大陸十二五規劃與兩岸經濟交流合作進行學術交流,也從兩岸發展趨勢、金廈合作、海西規劃等方面,探討金門未來於兩岸發展中的角色。
過去金門民眾只能透過政論節目,片面的了解兩岸經濟議題,對兩岸經濟交流政策的形成與全貌較難一窺堂奧,更遑論於政策形成階段的參與。這場研討會已經是連續第二年於金門大學召開,不僅提供了地區菁英直接窺視兩岸未來經濟發展的規劃,彼此相互合作的可行模式,以及政策建言的形成,更重要的是,此次學術盛會,在縣府的支持下,特別針對金門為議題,召開一場座談會,由縣長李沃士親自就金門縣政與發展方向提出簡報,一方面讓民眾藉此理解金門在兩岸經濟起飛時,如何為自己定位,以及短、中、長期的發展規劃,更重要的是,希望借重兩岸重量級學者的智慧,為金門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角色與發展契機。
在兩岸分治以前,金門為大陸泉州地區最重要的文史重鎮,有著「無金不成同,無同不成泉」的說法。泉州府之最為同安縣,而同安縣又以金門地區在朝為官者眾。但在兩岸分治之後,金門卻成了兩岸對峙下的衝突點,是一道緊閉防禦之門。時至今日,甚至已成為冷戰時期全球僅存的三個戰地之一。直到馬英九總統上任之後,兩岸關係逐漸冰融,金門成了兩岸的溝通之門。
在這場研討會中,透過學者的敏銳觀察與智慧,可以發現,大陸「海西經濟圈」的形成正在緊鑼密鼓進行中,是未來中國大陸發展中快速崛起的區域。而身處其中的金門,不僅不能錯過,也無法置身事外,由此亦可印證這場演討會的重要性,因為當初籌辦的目的即在於此,而會中討論的議題亦緊扣金門發展與金門未來。同樣的,台灣在大陸海西經濟圈的形成中,也是不可或缺的助力與合作的夥伴。當然台灣也將因為海西地區的發展,而獲得相當的裨益。過去兩岸地區所簽訂的ECFA已經獲得顯著的效益,顯示台海兩地的和平發展是一條正確的道路。位居兩岸中心的金門自當積極參與其中,更希冀台海的和平得以永續。
透過這場兩岸重量級的經濟研討會,除了實質的討論未來兩岸經濟發展的方略,也確認了金門於兩岸未來發展中所應扮演的關鍵角色:兩岸交流溝通橋樑。隨著兩岸合作越來越緊密,此一角色越發顯得重要與明確。
誠如李縣長在會中引言時所指,金門希望作為兩岸交流之窗,迎向國際舞台。未來盼能在中央的支持下,讓金門積極參與兩岸事務協商,甚至直接在金門舉行相關會談,並將金門打造為金廈漳泉的區域合作平台,結合雙方優勢,共同發展旅遊產業,打造一個兩岸文化交流與直接往來的綜合樞紐。這一切,都希望能從爭取兩岸相關會談在金門舉行做為起點,讓彼此逐一化解分歧、解決困難,共同迎向和平的美好未來。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