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讓世人看到美麗的金門﹗

發布日期:
點閱率:647

由文建會、金門縣文化局、財團法人聯合文學基金會舉辦的「金門人情好滋味│2011文化創意產業研習活動」,10月1、2日一連二天在金門縣文化局舉行,透過陳芳明、李崗、蔡詩萍、唐從聖等十多位重量級文藝界講師的風采及創意啟發,讓與會一百多位學員大呼過癮、收穫滿行囊。
諸如這樣的文創研習活動,在金門已經辦了好些年,經由這樣的機會鄉親、同學們能有機會一睹大師風采,可說是殊為難得。邀請名家親臨金門,或訴說其成功歷程,或娓娓道來對某特定議題的看法,或衷心為金門建言等等,對金門而言,俱是好事一樁。然而,聽完了大師觀點,我們又該以什麼樣的心情,何種視野去反求諸己,平心的去看待金門的未來?經由兩天密集的研習,謹提出以下觀點,供鄉親們卓參。
其一,需要何種金門。觀諸眾學者專家們的說法,皆謂「金門可以不是廈門,金門應該保有自我的特色,炫麗出屬於自己的明天。」這樣的論述,多數人都不陌生,但卻非俱往正確的路上發展。比如說:許多鄉親喜歡砍樹,因為雜亂、落葉,或不美觀等,但我們真否能留給後世一個水泥化或石頭化的金門?我們需要什麼樣的金門?宜有清楚而全面的公共論述,訴諸審議式的民主,讓多數人心中美麗的金門具體浮現。
其二,金門是何種概念。前述的研習課程雖曰「文化創意產業」,實則「產業」付諸闕如;此非主辦單位不用心,而是金門真難具體找出規模性的文創產業。以當下的消費規模,「文化創意產業」仍如紙上談兵;也因為如此,商家們吝於投入更多的研發能量去創造需求、引領風潮。我們常在媒體上看到一張創意油餅、一顆原味鳳梨酥,就能讓老闆們日進斗金;這樣的際遇在金門都沒發生過,縱有,也早在唱衰聲中,灰飛煙滅。唐從聖說:「金門可以是一處島主題樂園。」或也曾有過類似的建言流轉於近二十年間,但似乎從無付諸實現的可能。我們的島,我們的人,該以何種概念來捏製心中的金門?
其三,是否正往對的路上邁行。李崗導演以感性的口吻說:「與其計較統獨藍綠,不如問問我們的孩子想要成為那一國人?」他的經驗是,十個孩子中沒有人要成為中國人或台灣人。同理,我們若不能衷心的以身為金門人為榮,何以侈言所做所為對金門俱為良善?一直以來,金門都是政務實驗區,實驗的結果有好有壞,但少有權位者願意承認,實驗只是為了部分人的利益,或滿足下不來的臉面。於今,金門有了部分的自主財源,卻少了昂首闊步的胸襟與勇氣。勿恃敵之不來,恃吾有以待之;勿恃敵之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成功者總是早對手一步,掌握最有利的時機,占據最有價值的位置,迎接每一回關鍵的挑戰。看著機會一次次的流逝,捫心自問,我們究是原地踏步,還是昂首邁行!
誠如蔡詩萍所言,金門對他而言是美到不行,幾乎是台灣最美的地方。如何讓更多的人有更多元面向的體驗,發現真正的金門之美,除了講行銷外,還得要有足夠的內涵與家底。當金門以最周全的準備、最美麗的姿態面對世人時,我們當會理解,金門之於我們的意義,以及身為金門人的榮耀感!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