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凝聚鄉情 金門起飛

發布日期:
點閱率:593

世界金門日已進入倒數計時、緊鑼密鼓的最後籌備階段。來自海外、台灣與對岸的金門鄉親,正滿懷期待,準備踏上返鄉之路。他們之所以願意不辭辛勞、不計代價,要想回到原鄉,純然出自一份愛鄉、愛土的情懷。早年的僑匯不但養活了許多鄉親,興學教育後裔,所留下來的諸多洋樓建築,更豐富了金門文化與地景。此次縣府擴大舉辦世界金門日活動,除了聯繫鄉誼,更重要的是找回這份愛鄉愛土的心,盼藉由海內外金門鄉親的力量,共同投入並促成金門各項重大建設。
今年的世界金門日,將從15日的迎賓晚宴揭開序幕,16日上午報到後,將進行聯合祭祖儀式,並召開此次大會。為了貼心服務僑親,縣府安排了多項行政諮詢,以及各色的景點參訪,晚間還有盛大的迎賓晚會(金門之夜)。17日上午九時起還有一項「金門論壇」,邀請兩岸三地、海外僑親們共商金門大計。周邊配套的活動還包括族譜展、老照片展等等。
本報配合此次盛會,已陸續推出世界金門日專稿,同時策劃一份數萬字的專刊,綜述金門鄉親的「落番」史,並紀錄海外各地僑社的概況。在耙梳相關資料的過程中,再一次印證了「落番」紀錄片中所描述的「六亡、三在、一回頭」辛酸血淚。以印尼僑親為例,這個國家在獨立建國之前,曾經是荷蘭的殖民地「荷屬東印度」。由於島嶼星羅密佈,被稱為「千島之國」,移居當地的僑親也因此散居各處。該國兩度掀起排華風潮,所有橋社、華校都被迫關閉,甚至明令禁用、禁教華語,再加上種種政策的配合,不但讓當地華人陷入長達三、四十年的「失語」狀態,更進而「失根」。其處境之艱難,可想而知。也由於音訊中斷,金門縣文化局最新出版的「九六年續修金門縣志」,對印尼僑社的記載稱:「資料奇缺……掛一漏萬、聊備一格而已」。再從縣府秘書董群廉蒐羅的一系列口述歷史資料,也印證了先僑早年經歷的各種辛酸。在訪談過程中,僑親自然地流露出思鄉情懷,也透過回憶描述了先輩們對故鄉的掛念與關懷。正是這份懷鄉之情,把散居在全球各地的金門人凝聚在一起。
世界金門日的舉辦,緣起於2005年元旦的金門建縣九十週年慶典,時任縣長的李炷烽,以「讓兩岸認識金門、讓金門走向世界」為目標,廣邀海內外金門鄉親返鄉參與。連續三屆以來,每屆均有千餘位來自四面八方的僑親熱情參與。現任縣長李沃士接棒之後,今年的第四屆世界金門日特別將規模擴大,截至目前為止,已有兩岸三地與海外47個僑社、社團報名參與。加上地區及中央各單位參與人員,總人數逼近兩千。
此一歷史性盛會的舉行,適逢中華民國建國百年,也正是金門發展的關鍵時點。自縣長李沃士上任以來,與中央攜手合作,積極為金門拓展活路,不但落實了「金門大學」的升格,金門大橋、水頭商港、機場升格等重大建設都在積極推動當中,更特別的是,小三通也在李縣長的積極爭取與中央的密切合作下,開通了「金廈一日遊」與「金馬澎離島自由行」,為地區發展注入活水源泉。
我們不否認,當前,金門的發展仍有許多困境亟待克服,主要是金門正走在一個發展、起飛的十字路口上,所有的機會、威脅同時紛呈。於此刻盛大召開這項世界金門日,格外顯得意義非凡。我們期待此次盛會可以為金門帶來更多機會,再一次結合全球金門鄉親的智慧與力量,共同關注、投入金門各項建設,帶動金門起飛,迎向世界,與國際接軌。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