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金門論壇創造雙贏

發布日期:
點閱率:1,165

「離島,離鄉不離心」,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十月十六日,來自海內外的四十七個社團,一千四百多位同鄉,齊聚金門縣立體育館參加第四屆金門日盛會,並藉由聯合祭祖大典展現「血濃於水」的鄉情。動人的鄉情聯誼之外,此屆金門日最大特色還在於「金門論壇」、「海外成功企業家經驗分享」的會程及被視為「亞洲之星」的楊肅斌在金門大學一場攸關「創造雙贏」的專題演講,為亟欲「金門起飛,國際接軌」的島嶼注入新思維、新活水。
十月十六日下午在金門大學舉行的世界金門日「金門論壇」中,縣長李沃士以「金門縣概念性總體規劃案」揭示道,金門已從過去的戰地環境中、戰地角色走出、轉化,逐漸邁向兩岸交流最頻繁的城市。
「金門縣概念性總體規劃」無疑是「金門論壇」中全方位發展金門的論述主軸。至於發展願景與行動策略,國立金門大學校長李金振以「共同打造金門一流大學」發表論點,他指出,看似處於「離島」的金門大學,卻具有其他區域大學不敢望其項背的競爭優勢,它是以台灣為中心最接近大陸的大學,可以是台灣經驗的象徵以及招收陸生的核心大學,因之,金大也可成為產學合作、經濟建設的研發中心,再以金門特色造就兩岸優良學術平台。
大學島的架構是一種選項,「金門論壇」亦出現了以文化、經濟為藍本的聲音。文化面,藝術家國策顧問李錫奇提及金門文化層面宜更寬廣拓展,除了傳統、現代文化兼容並蓄,它也需要一些配備,如興建地方特色又具國際水平的美術館與文化館,如此才能打造國際觀光島,作為廈門的後花園;經濟面,在後ECFA時代,縣議員陳滄江剖析現今金門沒有特殊產業的環境下,ECFA對於金門產業的發展誘因和對觀光產業的發展利基,如何從經濟面向走出一條自己的路,是金門人必須思索、面對的課題,而拉回現實,要先解決「土地、水、電力」等資源問題,並提出「通橋、通電、通水」的「新三通主張」。
長期生活在自身土地上的金門人有著殷切對島鄉突破限制的主張,身在海外的金門人,也有以個人經營企業的經驗論及發展金門的宏觀之見,印尼雅加達金門互助基金會總主席黃進益在會中提出要結合海內外同鄉,掌握「天時、地利、人和」的機會,一起關心家鄉;雅加達金門互助基金會副總主席王振坤勾勒出「把未來變成夢想,把夢想變成現實」的成功之道;馬來西亞柔佛州金同廈會館總會長、拿督陳成龍強調了「觀念改變、行動改變,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他亦認為,吸取成功者的經驗和他們過去累積的智慧,只有設定目標,擬定周詳計畫,自我加強和提升,善於掌握新資訊和時機,勇於嘗試,才會擁有未來存活的空間。
金門論壇、海外金僑成功企業家經驗分享之外,被國際媒體評為具影響力「亞洲之星」的馬來西亞丹斯里拿督斯里楊忠禮之子、楊忠禮機構(YTL)董事總經理楊肅斌,十月十七日下午則在金門大學楊肅斌演講廳作了一場以英語演說,金大企管系主任顏郁芳即席精確翻譯的「雙贏VS壟斷」專題演講,開場時楊肅斌以感性的口吻感謝主,感謝來自金門的祖父母及父母,「如果不是因為他們重視教育,我不會站在這裡」,隨後切入演講主題,他勇於批判官僚體系最大的弊病,就是「缺乏彈性,墨守成規」再論及獨裁者最大問題就是「從不與人分享」,楊肅斌強調,成功的國家、政府與企業,必須要有「自由發想」的環境,也得善用「主的語言」、「人的語言」、「工具的語言」,並且打破一切獨佔性的壟斷,才能創造雙贏。
在母鄉登場的第四屆金門日,因著金門論壇,海外金僑成功企業家經驗分享及「亞洲之星」楊肅斌「創造雙贏」的專題演講,各方腦力激盪,世界金門日,看見了金門,也走向了世界。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