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關鍵時刻的關鍵思考

發布日期:
點閱率:622

 為推動申遺,地區推動工作小組已召開多次會議,同時也積極參與國內外世遺特展,希望將金門行銷出去。
金門的歷史長達一千六百年以上,先民們在這塊土地上長時間努力經營,積累了相當深厚的文化基底,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空間氛圍,再加上長達四十年的軍管與戰地政務,限制了地方發展,但也使得一些歷史文化、傳統建築幸運的保存下來,這正是金門最重要的文化特質,一種延續千年以上「活的閩南文化」。
  近年在政府推動世界遺產工作下,金門列為十八處潛力點之一,縣府為此也已展開系列籌備工作,四月間監委黃煌雄、劉興善來訪,並於七月提出調查報告,肯定金門推動是項計畫的正確性。面臨著這項重大政策影響下,金門正處在發展的關鍵時刻,亟待政府與民間共同努力,申遺才有望成功。
  為爭取金門傳統建築列入世界遺產,首先,我們必須釐清「世界遺產」這件事情和金門未來發展是否可以結合,且是否符合縣民共同的期待。以「國際觀光休閒島嶼」的縣政目標觀察,加入世界遺產的各項措施,目標幾乎一致,而且可以達到充分加分的效果。世界遺產並不是凍結式的保存,而在於透過合宜的再利用,突顯金門的文化價值並建構一個適宜人居的永續環境。
  其次,引入世界遺產的觀念,自然必須瞭解這項重要工作的基本原則。世界遺產首重「價值評估」,並且要求這些價值應具備「真實性」和「整體性」這兩項基準。金門所具有「活的閩南文化」基本上符合世界遺產的價值,然而如何由鄉親們對既有環境熟悉的認知與思考方式,轉以世界遺產的原則,重新思考這些價值並向外推廣,就涉及相當重要的價值「再詮釋」議題。
  面對一個歷史文化的延續與基於世界遺產觀點的再詮釋,相對的工作較為浩大,也需要較長的時間,臺灣的八十五度C咖啡、鳳梨酥以及金門的鋼刀、麵線等,都有經過再詮釋而成功轉型行銷的經驗,對我們並不陌生,只要有清楚的計畫,加上全民的努力配合是可以做到的。
  據協助金門推動申遺的中國科技大學文資中心主任閻亞寧表示,地區初步已選取七處傳統閩南文化的重點,包括了(1)瓊林聚落:具有一千年歷史,活的閩南聚落與文化。(2)珠山聚落:傳統閩南文化的理想聚落。(3)水頭聚落:閩南、僑鄉兼容並蓄的大型村落。(4)山后聚落:近代僑匯支持整體規劃的村落。(5)古寧頭聚落:戰爭洗禮的場域。(6)後浦城鎮核心區:金門歷史的政經、文教重鎮。(7)翟山坑道:兩岸對峙的軍事遺跡。它們是一千六百年文化的主要載體;而全島優質的生態與人文環境,則是襯托核心價值的重要場域。
誠如閻亞寧副教授所言,申報世遺絕不是單純文化資產保存課題而已,更是一項重要的環境與精神層面的再思考與行動,除了行政部門充分的整合外,更需要全體縣民的熱心參與;另方面亦應該透過各種方式,使外來的客人們同步的感受到金門的轉變,共同為打造具國際化標準的文化觀光家園而努力。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