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民做頭家賢能出頭天﹗
日前馬總統與國民黨立委參選人金門縣聯合競選總部成立,尋求連任的馬總統原本要出席,因金門下雨天候不佳,取消行程,總統改以電話連線空中拜票、爭取支持。總統一一說明任內對金門的建設,包括新台幣12億元的署立金門醫院綜合醫療大樓動工中、國立金門技術學院去年8月升格為金門大學、因應小三通快速成長擴建機場、水頭碼頭等。
馬總統在3年多前獲得金門鄉親以超過95%的選票支持,說明金門鄉親對馬總統幾近滿分的支持,而這幾年來,誠如馬總統所言,改制金門大學、金門大橋肇建、署醫醫療大樓動工等,都是不容抹煞的事實。
做為選民無論總統大選、民代選舉都應支持能為地方、國家造福的候選人。因此,我們希望金門的未來能朝金門免稅島、國際觀光休閒島、醫療養身島,並加強各項建設、改善自來水質等全力以赴,讓金門全面起飛。
以前,許多政治人物都慣以口號治國;有執政包袱的機關首長,有監督權、預算權的民意代表,對選民的承諾究竟需不需要兌現?法無明文,選民自然也懂得聽聽就好,但到底誰說話的「含金量」高一點,除了盲目及死忠的選民外,選民心中還是有一把尺的。究竟該選誰來對金門的未來負責?攸關社會發展、公眾福祉,身為選民的你我,豈可不慎。
多數人都理解,民主選舉最大的基底在於「選賢與能」,但如何確認「賢」、「能」,便是項大工程。有人認為,民主選舉是一趟「歡喜做,甘願受」的過程。事實上,執政者或代議士的表現,不僅止於事前審查,更應側重事中稽核,以及事後考評。公民們僅知道有選舉權,而不知有罷免權;僅明瞭有公投,卻將創制、複決做擺設,都是不道地的民主。或許,為了更和諧的民主關係與社會秩序,執政者、代議士都吝於去推廣選民「完整版」的權利,也因為沈默多數的現實,讓更多的政治人物可以侈言:「我選多選著啊,無你係嘜按怎?」政壇上充斥著不負責任的政客,實則不能怪政黨或候選人,而要怪選民;因為選民的放縱,因為選民漠視自己的權利,才會令更多的政客小丑橫行。
總之,選民不但應該獨善其身,更應想方設法的兼善天下。有識者應該發動成立更多的公共議題社群,明確民之所需;更應透過公開透明的考評,令從政者無所矯辭、無所遁形。選舉絕不應只是聽到、看到候選人聲嘶力竭的畫大餅,更應看到選民對公共議題的願景,對候選人務實的考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