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切談活化軍方設施

發布日期:
點閱率:622

據報載,縣府日前曾召開會議研商,初步決定將花崗石醫院開發為金酒觀光產業園區,並做為2013年第28屆亞洲國際美術展展場。曾在烽火中遍存的軍方坑道,尤其是堅硬度相對高的花崗石坑道,在軍事色彩逐漸消褪之際,重新將其轉化為人文、藝術,乃至創意場所之功能,正是潮流所趨。而花崗石醫院應是領頭羊,更應是成功的領頭羊。此議引來不少讀者共鳴。以金門現有資源,捨軍事題材,何止是失色而已。無獨有偶,台北的「芝山文化生態綠園」,也是一個成功案例,頗可供有心者參考。
台北芝山文化生態綠園,原本是軍事情報局的彈藥庫,在軍方釋出後,由台北市政府文化局接管。2002年開始陸續整修園內建物,並規劃為教育展示與休憩空間。為了有效規劃運用,在招商及整修過程中,全委託給有公信力之廠商及專家學者,且一切公開透明化。目前則委由台北市野鳥學會、芝山岩管理處經營,自2005年12月31日正式開放迄今。
該生態綠園是全台首創的文化生態公園,園區雖然不大,但卻擁有相當豐富的鳥類、兩棲類、昆蟲以及植物生態。更重要的是,芝山文化園區所在地,是唯一現存「芝山岩文化層」的處所。在經過清代、日據、國民政府時期,由於有效以保安林、天然紀念物、文化遺跡、情報局軍事重地等名義,嚴加保護並禁止開發,使芝山岩保有了最完整的生態與文化面貌。緣此也讓芝山文化生態綠園,不但是一處具有教育與休閒的自然園區,更是一個適合全家親子出遊的好地方。
尤者,芝山園區不僅保有自然地貌、地景而已,規劃其中的展示館,更結合了自然生態及地質景觀,使遊客能清楚的看到地層的紋路及地層變化;細觀先民所用的器具,從粗糙到細緻的演變過程。身處其間,直如置身於史前考古走廊,輔以動物及植物的生態、地質解說、生物解說等等,加上多媒體的教室、DIY教室、動手畫創意等等,到此一遊可以讓人收穫豐碩,當然也發揮了成立展示館的最大功能:喚起大家對這塊土地的重視與感情!
芝山的成功案例,不由讓我們回想起二戰時的遺跡「諾曼第」。這個二次大戰期間,曾被無數鮮血染紅的地方,也是從知性觀光、和平意義的方向來規劃,不但可使故人懷舊,更可使新人遊在其中,能得到學校乃至課本上未能學到的課程,深富教育意義,且相當有觀光價值,此一精神,與芝山文化生態園區若合符節。金門,一個冷戰時期所遺留、全球最完整的島嶼型防禦陣地,也同樣應認真面對並深思,如何妥善規劃並活化軍事資源。期待花崗石醫院能儘速開發成為金酒觀光產業園區,也期待2013年,第28屆亞洲國際美術展能再次為金門這座島嶼注入文化新元素,也再次以文化領軍,帶領金門迎向世界。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