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聽聽三組總統候選人的「金門政策」

發布日期:
點閱率:536

從現在到下月14日投票日,將進入選舉的白熱化時期,這個或許看似充斥著熱情熱鬧、激烈緊張的過程,但其選舉結果,往往就是我們國家與家園改革進步希望之所在,也是關係著每一個人幸福的未來。因此,我們每一位公民不一定要激情參與選舉活動,但卻應保持冷靜理性,為自己、為國家社會投下神聖一票,這是民主國家公民應盡的責任與使命。
一般而言,選民投票行為主要有三種:候選人取向、政黨取向與政策取向。候選人取向是選民基於候選人個人的經歷魅力、人脈宗親、地方淵源等因素考量來投票;政黨取向則是選民投票是基於候選人的政黨背景;政策取向的投票行為則是指選民投票是以政見與政策來選擇候選人。從民主國家選舉經驗得知,以上三者取向,以政策取向的投票行為最為理性,選舉結果對國家社會與民眾權益後續影響最為正面,所呈現的公民成熟度也最高,最被推崇。
因此,未來主要三組總統候選人近期都有可能來金門造勢拉票,除了候選人魅力與政黨推薦外,引頸企盼他們都能基於金門發展的主體性,各自推出「金門政策」供金門鄉親來選擇。站在選民的角度,未來總統對金門四年政見的莊嚴承諾,會比單就候選人魅力與政黨推薦等因素,對金門未來發展會有更實質助益。
同時,回歸政見取向的呼籲,也在考驗各組總統候選人對離島經濟發展理解與考驗,例如,金門島嶼要永續發展,必須考慮環境承載量與脆弱性問題,其中解決「水資源」稀缺問題,更為重中之重,絕非地方政府可獨力承擔,各組總統候選人必須站在中央高度,嚴肅關切並解決金門水資源問題,提出離島發展政策供金門鄉親選擇。
其次,隨著兩岸關係和緩,以及對岸廈門與海西的快速發展,對金門島嶼發展產生內部結構合理化的矛盾,例如許多金門鄉親就對國家公園與金防部存在越來越深的愛恨矛盾情結,一方面這兩個中央單位長期對金門民眾的照顧與扶持,對金門經濟社會貢獻,民眾無不感念。但當金門必須重新佈局未來藍圖,佔據金門一半土地的國家公園與金防部,便成為地方政府與部分金門鄉親衝突與抗爭的對象。因此,隨著形勢快速改變,金門發展已必須重新檢討國家公園的合理範圍,加速國防部釋出老舊廢棄營區並活化利用,以提供金門未來發展足夠的土地面積,也應是各組總統候選人可以發揮的重要議題。
台灣沒有一個縣市像金門一樣,如此受到兩岸關係影響,金門過去受到戰亂波及,鄉親流離失所遠離家園,土地價值有如糞土,如今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合作密切,相對地,金門享有最高的「和平紅利」,具體而言反應在帶動房地產價格上漲,近年上漲率更是全國第一,此外,小三通便捷升級、擴大引進陸客投資與觀光、協商海飄垃圾等問題,無一不涉及與大陸的協商。因此,如何維繫與大陸和平合作的關係,將直接牽動金門繁榮與發展,而兩岸事務又是總統的重要職權,各組候選人更是無法迴避。
因此「金門政策」集合了兩岸、島嶼經濟與海洋發展、觀光生態與國防政策,其中涉及的複雜性與困難度都不亞於其他任何政策與政綱,金門鄉親應歡迎各組總統候選人來金門選舉造勢,但不忘記要請他們發表「金門政策」。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