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建構低碳飲食島何妨從學校做起

發布日期:
點閱率:611

日前一則看似不起眼新聞,卻引起醫學界及環保團體重視的新聞,那就是同樣身處離島的澎湖縣政府,為了推展生態及健康,有計畫地與各國民中小學合作,推廣低碳蔬食午餐計畫:其具體作法就是推廣低碳蔬食餐,鼓勵縣內各國中小學校實施「每周一日蔬食」,為了使家長放心,特地在Facebook成立「微笑健康澎湖樂遊遊粉絲專頁」,由學校每周公布低碳蔬食食譜、成果照片或影片,並不定期發表健康食譜、文宣及辦理蔬食講座、活動、文章等。
其目的就是「家長看了好放心,學校也愈做愈起勁」,且以開心農場聞名的中山國小為例,食材來自自家菜園,五顏六色的蔬果讓人食慾大開,當然對於飯的烹調也不能馬虎,有些學校用更健康的五穀米取代白米,有的加入紅麴,主菜類除了採用在地海鮮食材、南瓜等,連搭配的茶葉蛋、滷蛋或牛奶也周周更新,為學童兼顧健康營養及美味。更進而舉辦一連串講座、活動、文章等活動,期使此項新世代健康餐飲習慣深化學子,鼓動風潮,值得同處離島之金門反思。
其實本報之前曾以「環保飲食的省思」論述道:一對相戀多年的新人,因為以「低碳婚禮」走上紅毯:要求餐廳不使用魚翅、牛肉(碳排放比雞、豬肉高)及保育類動物入菜,並盡量使用當令、當地食材。更特別要求使用瓷器餐具,不得使用免洗、塑膠餐具等,不但受到各界注目,更收到主管單位大獎鼓勵。
在此專論中,我們除疾呼「揚棄免洗、塑膠餐具,使用瓷器餐具」外,更語重心長地提到,在此環保時代,飲食觀念早已興起革命性之變化,不但「不使用魚翅、牛肉及保育類動物入菜,」早就成為共識,其實最進步、最先進的飲食習慣是以果蔬代替肉類食材。但此點對咱金門來說,卻是最困難的,主因在於咱金門早期因民生困頓,見識不足,以致形成必須大魚大肉才成敬意的流俗觀念,因此,倡導以多蔬果、少魚肉之餐飲觀念,定比本島來的困難,更別提所謂「低碳蔬食」等那些只能作為口號,不宜用於自家的作法。
但是,作為以激濁揚清為識責的我們,卻不能作如此想,所謂「風俗之厚薄奚自乎?自乎一、二人之心之所嚮而已。」教化人心本就是教育之主要目的。因此,藉由主管教化人心之學校來推廣此種進步、環保、養生的餐飲觀念,不正是適得其所嗎?是以我們呼籲各界,是否取經菊島之行,且從各級中小學做起:劍及履及,倡導低碳飲食,假以時日,則相信金門定能成為一座低碳飲食島,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