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和平衣缽和諧兩岸

發布日期:
點閱率:695

──金門大學講座教授鄭愁予榮獲全球熱愛生命文學創作獎章的啟示
「我雖出身軍人世家,但從小愛寫詩,長大後關切台灣前途與國際地位,故化詩為愛,鼓吹和平。現正值台灣總統大選,我願將《和平的衣缽》新書送給三位總統候選人及大陸領導人,為兩岸和平盡最大心力。」
國際著名詩人、國立金門大學講座教授鄭愁予(鄭文韜),榮獲「二○一一年全球熱愛生命文學創作獎章」,周大觀文教基金會於十二月二十日在國立清華大學舉行頒贈儀式,鄭愁予發表得獎感言時強調了,「化詩為愛,鼓催和平」。清大之後的今日冬至,移師金門大學,下午二時三十分將於陳開蓉廳進行鄭愁予《和平的衣缽》新書發表記者會,自是備受各界矚目。
周大觀文教基金會和清華大學共同頒發「二○一一年全球熱愛生命文學創作獎章」,給有「仁俠詩人」美譽的鄭愁予,彰顯他長久以來詩寫和平,化詩為愛的精神。同時,北京、香港、台北,兩岸三地同步出版鄭愁予在金門寫就的得獎作品集《和平的衣缽》,新書還定今(周四)下午在金門大學發表會,並歡迎各界同鄉共襄盛會。
屬延平郡王鄭成功直系裔孫,祖籍福建南安石井,出生於山東濟南的鄭愁予,於二○○五年六月二十四日「情歸浯江、落籍金門」,又應國立金門大學校長李金振邀請,擔任金大講座教授,六年來,立足金門,春風化雨,詩寫和平,問世《和平的衣缽》,因而獲得「全球熱愛生命文學創作獎章」。
繼《寂寞的人坐著看花》詩集,睽違十多年後,國際桂冠詩人鄭愁予才又推出《和平的衣缽》,清大校長陳力俊推崇詩人與此詩集,「鄭愁予從為誰寫詩,到為靈性寫詩;從為藝術寫詩,到為國魂寫詩;從為中國寫詩,到為和平寫詩;一代詩人,引人入勝」;金大校長李金振也為落籍金門的鄭愁予頌贊「好比李白、杜甫再世」。
《和平的衣缽》一書,多為鄭愁予情歸浯江,於金大講座教授期間完成,詩作內容包括歌詠金門的〈土〉、〈塚〉、〈堡‧風‧旗‧你〉、〈當撞響和平之鐘到八百二十三聲〉、〈煙火是戰火的女兒〉、〈大膽島童謠〉、〈橋〉、〈三角形的波浪〉、〈飲酒金門行〉、〈武士夢〉以及〈感覺的射程:金門在望〉系列。
身在世界冷戰前哨金門,對於兩岸和平的主張,鄭愁予在《和平的衣缽》書中殷切傳達出,台灣要獨或統,都應在一個中國原則下;要武,應在「守望相助」前提下,各自整軍經武,以中國文字最經典最哲理的「止戈為武」的武,向全世界發揮「止戈為和平」的影響力;他又指出,不管是統、獨、武,前提都「要國際」、「要正名」,必須懷抱仁道主義,如此,兩岸和平在望。
二十一歲時以〈錯誤〉;〈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一詩享譽詩壇,如今,達達的馬蹄響遍全球的鄭愁予,再以七十二之齡入籍浯島;過客變歸人,在金門完成《和平的衣缽》,榮獲二○一一年「全球熱愛生命文學創作獎章」,為金門,也為兩岸寫下了「詩寫和平」的動人樂章!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