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重新檢視金門國家公園的價值

發布日期:
點閱率:674

今年年底是解除戰地政務即將滿二十周年的日子。二十年是一個世代,足以讓襁褓嬰兒長成獨立思考的青年,當然也能讓一些歷史及集體記憶被遺忘。
金門國家公園成立在解嚴之後三年,是當時政府思考金門轉型的一個方案。其創建的宗旨,有別於臺灣本島的高山型、濱海型國家公園以生態保育為目標,而是希望保育及活化利用金門豐厚的人文景觀與特殊的戰地風情,當然還有生態與文化觀光的提倡。在這樣的政策目標下,金門國家公園在《國家公園法》的基礎之上,摸著石頭過河、與時俱進地嘗試了許多新的可能性,包括設定地上權以修復傳統民宅、活化利用古厝為特色民宿、雙鯉湖溼地及乳山環境教育展示、水頭洋樓群僑鄉文化展示、瓊林民防館展示、小徑八三一展示、翟山與九宮坑道展示及其音樂節舉辦、中山林自行車道開闢、林厝砲陣地及胡璉將軍紀念館等建設。即使金門國家公園的預算規模遠不及財政良好的金門縣政府,但多年來的績效還算不錯。
公允地說,目前金門觀光景點與資源分布多半集中於國家公園範圍內;金門國家公園的保存與活化的經驗更成為中國大陸沿海城鄉面對歷史保存的借鏡,從廈門鼓浪嶼洋樓民宿、大嶝戰役公園到南安官橋頭蔡資深民居建築群的保存,均能看到「金門經驗」的影響。國內外遊客對這些景點的評價亦相當高,某個程度來說,除了高粱酒之外,金門國家公園的形象已經是金門的形象之一。
從全球化與區域分工的觀點,在緊鄰世界工廠及經濟櫥窗的廈泉漳金三角之旁邊,保留一座擁有國家公園的島群,是非常有意義的,而且具有永續的觀光經濟發展潛力。更進一步說,當金門試圖與國際接軌、進而提出如「碉堡藝術節」、「世界遺產」、「國際馬拉松」、「美術雙年展」等策略之際,大家不要忘了「國家公園」本身就是一種國際品牌(national park as an international brand)。
例如,我國國民喜歡去的泰國蘇美島度假勝地,其西北方19英哩處即有一座「安通國家公園」,成立於1980年,原是泰國皇家海軍的基地,共包括有40座島嶼,與蘇美島結合成一個完整的旅遊帶。美國更不用說了,除了是國家公園的鼻祖外,也發展出各類型的國家公園以促進地方永續發展。美國政治中心華盛頓DC,其城市核心就是被稱國家廣場(National Mall)的國家公園,重要的政府建築、紀念堂、紀念碑、博物館等均圍繞著一座占地寬廣的草陌、水塘、濕地為主的廣場,包括白宮、國會山莊、林肯紀念堂、華盛頓紀念碑、越戰紀念碑、二戰紀念碑和眾多的博物館等。國家公園的存在不但不妨礙華府的發展,相反地促成旅遊資源的豐富性。是故,國家公園經營得好,不一定只存在於深山荒島,也可能是城市魅力的展現。
站在公共利益,國家公園的目標是金門永續發展的戰略目標之一。但回到私人利益時,國家公園如何讓在地居民接受與認同,應視為未來五年最重要的目標。目前,許多法令規章、補助標準已經與金門縣政府齊一,已不至於產生「一縣二制」的問題。土地使用分區也應適度檢討與鬆綁,讓生態衝擊不大、真正具有發展潛力的特別景觀區得以活化利用,也讓部分管二土地檢討為管一的生活發展用地,以滿足居民新建住屋的需求。軍事營區的經營及文化商品的開發,更應引入創意,如小艇坑道內部的常態式展示在濕度極高的情況下,或可考慮聲光秀的做法,以重現歷史情境來吸引遊客等。如能這樣,金門國家公園將會是金門發展的領頭羊,而非一種障礙。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