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轉變醫病關係完善轉診制度

發布日期:
點閱率:647

安寧返鄉與轉診後送事件,讓金門醫療問題占據了全國傳媒重要版面。多數人看待這樣的現象,都會認為這是金門的老問題,但我們關注的,不是後送人數的多寡,而是如何加強金門的醫療體系的醫療能量,以及改變金門醫病關係,強化民眾對金門醫療的信心。
誠然,離島的醫療有其困境,或不單僅在投入經費及醫療人力的多寡或素質,而是根本取決於離島醫療體系的經營策略與方針。孰人不知離島的醫療比不上大都會?只要還有能力或尚適合移動的病患,在醫病關係薄弱、醫療能力相對有限的前提下,就醫自然會往聲譽卓著的優質醫療院所傾斜。畢竟,人命無可替代,誰也不願意因為一時躊躇,喪失了最寶貴的就醫機會。人同此心,這樣的狀況不單金門有,台省偏遠城鄉也所在多是;就算是生活在都會裡的天之驕子,也一樣會在眾多名醫裡,挑一個自己最有信心的看診。如是境況在現代社會裡無可避免,就整體而言,卻不利於醫療體系的完善發展,乃至於醫療資源的有效分配。因此,我們以為,要提升金門的醫療品質,或許還得從妥善醫病關係做起,畢竟誰都會想找一位關心自己,也願意傾聽及全面了解自己病史的醫師問診;名醫或是聲譽積累的光環,回溯到基礎的看診品質,或許才是現階段頻繁轉診為人詬病的主因。
在國外,行之有年的家庭醫師制度,可為借鑑。但遺憾的是,充足的醫療人力恰是我們最欠缺的;也因如此,如能在小區域試行家庭醫師制度,以此搭接到轉診制度,或許才能真正發揮區域醫療的能力及作用,為大型醫療院所發揮第一線、最根本的篩選機能,同時也能避免醫療資源的無形浪費。當然,要達到這樣的目標並不容易。一則,民眾從以前就沒有這樣的習慣,要看病也是自己找醫生,轉診有時只是不得不的選擇;再者,醫療資源分佈不均是事實,在都會地區,去醫學中心看病非常便捷、醫療水準又比較高,在當前民眾認為基層醫療品質參差不齊的情況下,要改變民眾習慣,實施高效益轉診,著實存在一定的窒難。而站在病患及其家屬的立場,地區醫院如能處理預見的傷病,誰又願意去赴那迢迢的就醫之路?因此,追根究底還是金門的醫療素質,比不上都會大型醫療院所賦予民眾的醫療信心。
事實上,本不應將離島醫療與都會醫療等量齊觀。縱然我們繳的是一樣的健保費,但在醫療體系及資源分配上,還是有等級及服務能量的區別。現行轉診看起來並非是件好事,但在有完善看診品質及醫病關係為後盾的轉診,則未必是件壞事;因為,轉診並非單純的僅是民眾就醫處所的移轉,而是整體醫療體系運作與轉化的過程。病患該在何時、何地得到最完善的醫療服務,完全可以經由健全而成熟的轉診制度來完成。當然,在完善有效的轉診制度之前,充足的醫療人力,仍是最基本且必需的條件,如能率先解決這個問題,不論駐診醫生資深、資淺,都能直接而有效的提升轉診效能。
有關這些醫療議題,日前李縣長特別率衛生局長、研考室主任等人,前往衛生署為地區醫療向中央請命。除了要求儘速落實醫療在地化,改制署醫為公立醫學中心分院,公有航空器支援離島安寧返鄉,並由衛生局提出七項提案。我們相信,經此事件,衛生署對金門面對的醫療困境當有深刻體認,我們期待醫療體系的改善,能在地方政府與中央主管當局的通力合作下,共同找到最佳解決方案。也盼雙方的努力能獲得民眾認同,有效轉化醫病關係,強化民眾對醫療的信心,否則政府投入再多資源,而民眾的心理不能改變,醫療又如何能真正在地化?放眼金門醫療,確實尚有許多努力空間,等著大家一點一滴,一起來逐步完善!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