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格局談金門願景
「有人斯有一切!」因為有人口的聚集,才有經濟活動;也因為有經濟活動,才能聚集人口!這是經濟社會學之常識,更是現代城市興起的主因。正如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當年勉勵國人說的:「新加坡雖小;但只要有現代化的城市,就不會小。因為有現代化的城市,就有優秀的人口進住,而這才是新加坡賴以生存的願景!」誠哉斯言,若以此來論金門遠見,則相信只要有基本認知者都會咸同:要使金門進入現代化之林,則勢必從大格局來思索,那就是,我們到底希望什麼樣的金門願景?
就此而言,體認國內外環境,我們認為發展一種生態、藝文、商圈左宜右有的城市願景,應是前瞻金門的大格局:此種以生態為承載平台;以藝文為精神泉源;以商圈為物質活力的城市願景,就如同把台北大安森林公園、兩廳院、台北東區商圈結合在一起的功能城市:以時尚商圈厚生養民;以悠揚藝文舒神愜意;以森林公園承載眾生。如此城市,才是新金門未來之願景!
民以食為天!任何偉大的願景,若不能厚生養民,都是空中樓閣!因此共生和諧的願景首在放眼全球市場,針對本身主客觀因素,規劃具有地方特色且國際化的運輸、物流、商業、醫療、生活機能等有利之投資環境;尤其是現代化、便利、美化的生活機能。以此現代化的時尚商圈,繁榮經濟,方有餘力共生藝文與生態願景。
作為一個振民育德的現代城市,經濟繁榮後最重要的是藝文的潤身潔品:從音樂欣賞、歌劇品味、文學創作、乃至文教園區、圖書館等質量是否提昇等皆是;只因藝文乃化育人格的大道。事實上,我國自古就重視藝文,素有所謂秦聲、蔡謳之說,這些都是先人應天地之氣而發的美聲,孔子所謂「遊於藝,依於仁」的境界!所以在規劃城市時,應承接時尚商圈所帶來的厚利,積極進行藝文規劃,從軟體到硬體,甚連藝文街廊等,都應以國際規格整體共生擘劃。
富庶而有質感的市民,皆需歸宿於承載空間。就此課題,生態城市(Eco-City)應是普世的願景:經濟與自然平衡的城市;採用生態能源的城市;自由而平安的城市!而落實於執行面的,就是一種基於天朗氣清的期盼意象,所營造出來一個山蒼樹秀;水活石潤的人性化空間。
這種人性化空間摛文而言就是綠色海洋論:一種遠山蒼鬱、群木薈蔚、清溪競流、碧草如茵等自然景象所匯集的綠色海洋,各項建築則如同島嶼般,零散分布在這一片綠色海洋中;甚連島嶼般的水泥叢林也應規劃出綠色走廊,俾便徹底溶入這海洋中,完全臻於一種大化的境界,進而以此蒼潔曠迴的空間,創造有利的投資環境。共生商圈願景,生生不息!
因此:如何因應時代脈動,檢視自身元素,從公共設施、景觀建築,到文化意象等,皆應以商圈、藝文、生態的共生和諧願景整體規劃,呈現一種便捷、優雅、旖旎的現代化城市風貌;這才是輒為題詠,以致其意的新金門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