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結善緣開創同鄉會新格局
──台北市金門同鄉大會暨《金門鄉訊人物誌》發表會所展現的鄉情意義
「金門人旅居在南洋一帶的約有七十萬人,數十個金門會館,目前在台灣的約有四十萬鄉親,二十三個同鄉會,但今天不管我們身處何地,總秉持著浯鄉勤奮堅毅的本性,對內我們要團結一致相扶相持,對外要勇於付出,我們要廣結善緣,要以身為金門人為榮,更要努力做到能讓各界人士以擁有金門朋友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我們不分彼此共同攜手一起來為追求和諧美好的社會盡一份心力」。
「團結一致,廣結善緣」,副總統當選人加持,超過一千六百人參與的鄉情盛會,王水衷卸任台北市金門同鄉會理事長的致詞內容,知性與感性兼具,讓我們看到鄉親凝聚的美好氣氛、看見發揮鄉情力量所產生的動能;王水衷為自己的卸任「留下如此美好的記憶及些許漂亮的身影」,再因一套書寫金門人奮鬥史與生命故事的《金門鄉訊人物誌》的出版發表,讓同鄉會有了更豐厚的文化內涵,展現了更寬廣的視野格局。
二○一二年四月二十一日,在台北市錦華大飯店同步舉行的台北市金門同鄉會會員大會暨金門鄉訊人物聯誼會《金門鄉訊人物誌》新書發表會,席開一百六十桌,超過一千六百位同鄉、嘉賓赴會。副總統當選人吳敦義、司法院長賴浩敏、台北市長郝龍斌等各界首長都到場相挺,向新接任第十三屆台北市金門同鄉會理事長的李台山表達祝賀之意。吳 敦義禮讚「金門人不管旅居台北市、台灣各縣市或全世界,都熱愛金門故鄉」,也盛讚《金門鄉訊人物誌》套書看到金門人才輩出,充分表現金門的人文之美,以及金門人的藝文內涵」,同時重申馬總統「一再叮嚀不能忘了金門、馬祖對台灣的貢獻」、「沒有金門,就無法順利推動台灣民主進程」、「馬總統不只關心金門大橋的興建,也關心金門大學的建設」,而金門鄉親最關心的醫療問題,吳敦義也透露出中央的重視,正由台大與榮總評估,「朝將金門醫院由地區醫院提升為區域級醫院發展」。
一場人潮自四面八方湧入聚集的同鄉盛會,有金門同鄉人的熱情參與,也有從地方到中央的各級民意代表、各界首長為金門文化內涵、建設發展發聲,這個展現出金門鄉情力的場域,正是王水衷所追求「對內要團結一致相扶持,對外要勇於付出廣結善緣」的表現與成果。
烽火、戰亂、經濟、就業、就學等因素,一九五八年以後,金門人大量移徙台灣,在無祖產、田地可維生,也無親人、朋友可依附下,面臨了諸多生活、生存的問題,包含最基本的居住、就業及急難救助、台金交通往來等,都亟需有個同鄉團體提供協助、支援,因而促成了同鄉會組織,自台北縣市合一的「台北金門同鄉會」再到一九七○年獨立創會的「台北縣金門同鄉會」,以及正式立案登記於一九七一年四月的「台北市金門同鄉會」,是繼清代金門水師移防台灣分別在安平、鹿港、艋舺興設「金門館」二百多年後,台灣戰後首見的金門同鄉會。
以台北縣市為起點的金門同鄉會,歷經了「創立期」、「開創期」及「發展期」幾個階段,並且走過了家鄉戰火、軍管、戒嚴、解嚴、開放觀光、金廈小三通等政治、社會變遷的幾個重要轉折階段,金門來台定居人口也從八二三砲戰時期的數萬人到當今福建省政府彙整各地同鄉會回報資料、概略統計的三十四萬人;龐大的金門群落,變動中的政經社會,致同鄉會的角色、功能面臨調整,以致二○○六年起當選第十一屆、連任第十二屆台北市金門同鄉會理事長的王水衷,多次高呼「新金門、新格局、新同鄉會時代」。
以王水衷過去所領導的台北市金門同鄉會作觀察,六年來,除了不變的連絡鄉誼基礎,也就金門的公共議題諸如土地、醫療、交通等多次與台北市長郝龍斌、前行政院長吳敦義、總統馬英九等政府高層面對面交流溝通、尋求具體解決之道,並廣結善緣結合同鄉、社會力量,發動「金門旅台各縣市同鄉會馬蕭聯合後援會」展現金門大團結人氣,再又發起、推動「世界華人和平建設大會」、「海峽兩岸紀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祈福超薦水陸大齋法會」,二○一○年台北市金門同鄉會四十周年慶頒發第一屆「金梓獎」更寫下一千八百鄉親赴會的盛況,此外,也以文化高度促成《翰海霞光》名畫精品在金門展出、協助《金門鄉訊人物誌》編纂完成。
在「新金門、新格局、新同鄉會時代」的精神與方向下,我們期待邁入四十二年、第十三屆的台北市金門同鄉會,以及百萬字、十巨卷的《金門鄉訊人物誌》的發表,也能為同鄉會、同鄉人展現一個更寬廣的格局與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