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唯有環保綠原才能永續金門

發布日期:
點閱率:804

每年以「國際合作」名義,在國際間往來的計畫與資金相當多,但其實有很多用在大型水庫、核能電廠等環境衝擊極高的建設上,例如以幫助各國政府減少貧窮為目標的世界銀行,便因為大量借貸給煤炭火力電廠計畫而飽受批評。也因此,有些民間團體積極檢討本國的國合政策,注重外援計畫的品質。例如日本政府成立了「地球環境日本基金」,每年提供大筆金額資助民間團體,進行環境保護的工作,包含生態保育、減緩暖化、回復沙漠化地區等主題。其中尤其是廣泛且有計畫地植樹及種草皮。
今年六月,聯合國永續發展大會,將會為世界訂立新一輪永續發展的議程,為環境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係,增加更多論述。另外,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於去年底宣布2012年為「所有人能享用永續能源年」,也就是不但要讓全球能源貧民(Energy Poverty)享有能源,還要他們使用潔淨的再生能源,不要使用會造成空污、殘害肺部的廉價燃煤或劣質生質燃料。而其根本之道就是要全力建立綠原政策;以綠原來永續地球,諸如全面且廣泛發起社區植樹及種草皮。
當然聯合國永續發展大會議題不止這些。然而值得欣慰的是,儘管台灣在某些方面,不管是環保或是都市景觀方面均有待改善;但也有其肯定一面,諸如台灣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多年來,透過多次派遣環保志工、生態志工至友邦國家,協助規劃環保政策或生物調查,協助社區居民從自身做起,保育生態,並藉著健全的土地環境,減輕氣候變遷下的旱澇災情。以上這些林林總總的案例,都可以看到良性循環去替代掉惡性循環的重要,尤其是透過社區公民的自我覺悟,從基層做起,改善地球環境。就此而言,對一向以生態自傲的金門,是否有其深思借鏡之處呢?
其中最重要的一個省思,即應從全民、社區建立「綠原」概念,一種不同於昔日綠化的環保概念。昔日所謂的綠化,僅是一種園藝式、點綴式、盆栽式的作法,雖有其淨化及賞心悅目的作用;但與今日所謂生態環保之綠原是不一樣的,它是一種猶如森林式及草原式的厚實生態概念,再以公園式及庭園式的美學概念之環保措施,對一些較落後或開發中國家而言,是最簡單也最有效的政策,如新加坡建國之初,大力推行且行之有效的政策:廣種成蔭成林的大樹、廣植又厚又廣的草皮。
這種廣種成蔭成林的大樹、遍植又厚又廣的草皮政策,表面看似八股且簡單,卻是歐美數百年來攸關城市景觀、住宅品質,乃至社區環境的重要經驗,更是今日攸關全球生態永續的關鍵點:綠原之起點。因此,本報之前即曾有多篇論述,強調若欲發展金門成為美麗且生態之島,則莫如從家家戶戶;從社區到全島,均能養成平坦地均種草皮,嶇突地均種大樹之政策,如此,方是永續金門之至道!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