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創造金門為世界閩南文化原鄉

發布日期:
點閱率:723

後浦浯島城隍遶境經歷多年鼓吹與推廣之後,已經成為了金門夏初不可或缺的文化慶典。此一宗教活動,不僅吸引了大批觀光客的造訪,更號召了兩岸及南洋地區陣頭參與,金門的能見度因之大大的拓展。而在這期間,世界閩南文化亦如火如荼的召開。過去的遶境活動也因為居民的積極參與、有志之士的奔走和政府的鼓勵下,城隍遶境活動逐年回復到「古早味」。使得曾經被擔心逐漸「台灣化」的廟宇慶典,得以走回更具文化層次的閩南傳統民居的生活。
廟會活動在閩南文化中不僅僅是信仰的中心,更是在歲忙之後的生活交流與生活調節劑。仔細審思,金門的信仰有多傳統呢?中國許多神明都是一些忠義之士卒以為民表率,在動盪的年代中給予生民慰藉而後神格化。金門於清末乃至於民國中葉都歷經了世人所無法體驗的戰亂,這樣的生活對於生民而言是多大的挑戰。於是人性最基本的宗教信仰於焉產生,鄉間少數僅存的「愛國將軍廟」幾乎驗證中國傳統神明產生的機制。王爺信仰來自古代生民對未知疾病(瘟疫)的恐懼,而愛國將軍也隱含了如此的意含。
除此之外,最最傳統的信仰代表莫不是中國人對於「祖先的感念」,祂的具體表現就在金門傳統村落中的家廟以及其所對應到的宗族慶典活動。慎終追遠的情懷可以說是中國人文化最深層的一面,特別是經過封建時代執政者的大力推銷與包裝後,宗族信仰成了穩固中國社會重要的一環。但是不可否認的,隨著現代化生活的演進,宗族信仰的力量日漸式微。探討現代社會的許多亂象,莫不是因為家庭的結構改變後,人們失去了「家」與「家族」中一些重要而足以安定人心的元素。推廣宗族活動不但具有彰顯閩南文化的意義,更重要的是尋回傳統生活中人心所不可或缺的心靈寄託。
面對廟會活動與宗族慶典的推廣,很重要的一環是如何不讓其勞民傷財,成為居民生活的負擔,並且必須避免流於迷信而引起社會爭端。如此才可能讓這些生民傳統的活動落實在日常生活中,成為更具文化性的逸趣,正所謂的「生活即文化」。此外,將傳統信仰導入閩南文化的範疇中,絕不是三兩年以及口號似的嚷嚷即可達成。地方政府的介入輔助,以及居民對自己生活的點滴體悟都是文化活動能否成功與持續的關鍵。而傳承則是讓生命與文化延續的必要手段,金門的在地文化透過教育方得以延續。城隍遶境幾乎可以說是一個成功的案例,未來如何串連其祂慶典,並且重現與精緻化金門民居生活的信仰活動將是金門全體居民的責任。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