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潔日與新金門
相信所有關心環保者,都會特別對世界環境日(WED),留下深刻的印象,尤其是2010年的世界環境日;因為當年主辦國竟是盧安達:這個素以貧窮、內戰聞名的國家,當年以「多樣生物,一個星球,一個未來」為主題,一舉打響另一個名號。儘管面臨過度貧窮與土地退化等挑戰,這個「千陵之鄉」仍積極發展水力發電、太陽能等再生能源,並以推動禁用塑膠袋政策、全國環境清潔運動,以及復育雨林,來建立黑猩猩保護區而聞名於世。正如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長所說的,代表「所有經濟體,不管是富裕或貧窮、南方或北方,都有機會打造一條確實可行的永續發展之路:亦即,智能化管理自然世界,並結合高科技乾淨可再生企業來打造全新的商業模式。」對歷經多年來力求突破困境的金門何嘗不是一項啟示嗎?
世界環境日是於1972年由聯合國大會制訂,用以紀念斯德哥爾摩,人類環境會議(Stockholm Conference on the Human Environment)的開幕。同一天也創立了UNEP,每年在不同的城市舉辦。這是聯合國促進全球環境意識,並增強政治關注和行動的主要途徑之一。當天的議程是讓人類面對環境議題,激勵人民積極推動環境永續和公平發展。促進大家了解社區對於環境議題的態度是很重要的;確保所有國家和人民,將來會有一個更安全和更繁榮的未來。
世界環境日更是一個受歡迎的節日,有著豐富多彩的活動,例如街頭集會、自行車遊行、綠色音樂會、作文和海報比賽、植樹,以及回收和清掃運動等。在這特殊的日子裡,國家元首、和部長們將會發表聲明,承諾他們會照顧地球。承諾將建立永久政府機構,來處理環境管理事務。它也提供了機會,讓國家去簽署或批准各項國際環境公約,且各有不同主題,如2008年世界環境日主辦國是紐西蘭,主題是「踢走二氧化碳習慣,邁向低碳經濟」。更直接地講,世界環境日無異就是在創造一個「清潔」、「環保」的地球。以蕞爾金門而言,我們認為應可先從「清潔」做起!
「整潔的金門!」相信是很多人對金門在解嚴前最深刻的印象;雖然說在此口號背後,隱藏了不少表面、軍管的時代背景;但至少在表面上,在口號上是尊尚「整潔的金門」這個行動的心理。較之於今日因各種因素改變,以致出現坊間對傳統菜市場的批評,如地上水漬不潔,雜物亂堆,店面亂七八糟等。這是少部分鄉親欠缺現代公民素養,恐也有相關單位怠忽職守,才形成的亂象,令人憂慮!根本之道,相關單位是否重新思考,是否效法先進國家,每月發動學校、志工、各種團體,一同上街打掃,同時段大掃除呢?因為有整潔的家園,才有幸福的新金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