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世界遺產推動應審慎為之

發布日期:
點閱率:708

縣府新團隊上任後,舉凡招商、空間規劃、旅遊行銷等政策,均令人耳目一新,也展現了史無前例的施政魄力。從推動數個以億計算的「促進民間參與投資」的BOT案、投入三千五百萬元延攬美國AECOM公司進行概念性規劃、匡列一千五百萬元做為推動世界遺產相關工作,希望拉出一種大開大闔的格局。
在金門,推動歷史保存、申請世界遺產之呼籲,已有十餘年的時間。這股浪潮結合金門學文史研究的開展,成為金門人文化認同的象徵,更是地方文化觀光的重要資源。同時,金門國家公園亦持續為聚落保存貢獻心力,不論是聚落景觀整理、古厝維修或特色民宿經營,也取得不錯的成績。從這個角度,爭取世界遺產的登錄實屬必要。
世界遺產登錄名冊之地方或對象具有國際知名度,往往也具有高度商業價值,是許多地方經濟振興的有效途徑。在行政院文建會將金門納入世界遺產潛力點之一以後,金門縣文化局至少從2006年起就委託臺灣某一所科技大學進行研究,包括文化景觀普查、古蹟保存區範圍研究、世界遺產登錄評估、世界遺產登錄計畫、民俗與文物調查等。今年起,更是擴大規模,投入一千五百萬元擬進行法規整合、推動機制、行銷計畫、文宣講座等工作,期能讓世界遺產的保護成為一種金門的社會共識。
在我國目前的國際政治處境下,要申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轄下的世界遺產並非容易之事。因此,多數人可以理解,申請世界遺產的「過程」比「結果」重要。然而,這幾年來對於申請世界遺產的推動計畫似乎一直重複且未能掌握到重點,也不具戰略高度,更沒有讓行政首長、地方人士充分了解成為世界遺產之後的優點及限制,儼然形成一種「無效的規劃」。
舉例來說,經過多年的研究,文化局所提出的金門世界遺產候選對象是「六加一」:山后聚落、古寧頭聚落、瓊林聚落、水頭聚落、珠山聚落、後浦城鎮核心區加上翟山坑道。姑且不論後浦城鎮核心區的景觀風貌已經失控,是否具備世界遺產價值仍須打問號。另五個傳統聚落均為金門國家公園範圍,相關建築規範已行之有年。同時最近以來,國家公園的政策屢屢被地方人士挑戰,要求國家公園退出的呼聲層出不窮。比國家公園保存更加嚴格的世界遺產,真的能被地方居民接受嗎?配套措施是什麼?世界遺產對象只能是難度很高的聚落保存嗎?有沒有其他類型的遺產(包括非物質遺產)?
軍事地景類型僅提出翟山坑道一處,更是低估了金門在兩岸對峙、世界冷戰的遺產之多樣性。即使是挑選已開放之設施、營區,也有許多歷史紀念地值得成為世界遺產的候選對象,從獅山砲陣地、馬山觀測站、碧山靶場、成功海濱戰車堡、各個戰鬥村坑道、海濱軌條砦地景、花崗石醫院到太武發電廠,或是烈嶼的九宮坑道、將軍堡、勇士堡、鐵漢堡、麒麟山、L-18、L-36據點等,均須經過有系統地整理,方能體現當年「固若金湯、雄鎮海門」之勢。而這些軍事地景形成背後的國際外交、冷戰史等檔案、文件、影像、甚至是口述歷史,更需要文化局進一步研究彙整。
由此來看,推動世界遺產的程序必須更加慎重。一方面需要向百姓「說清楚、講明白」登錄遺產之後的好處與限制,一方面必須從世界史的角度,以便從國際的觀點重新審思戰地金門的價值。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