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文學開金門展現軟實力

發布日期:
點閱率:671

──期待「開門─金門籍作家長篇小說創作」計畫
二○一二年,金門籍藝術家李錫奇榮獲第十六屆國家文藝獎,金門文化局文史著作連四屆摘得國家出版獎殊榮,金門籍音樂家李子恆以《落番》先是入圍台灣金曲獎最佳專輯製作人獎再奪得中國年度金曲最佳原聲配樂及封套設計兩大獎;獎的背後所透露的訊息,無論台灣境內藝文創作者最高榮譽的國家文藝獎,或中國大陸最大的音樂創作獎,都看得見金門人的成就身影、島嶼榮光,也讓我們發現以藝術、文學作為文化金門「軟實力」對外發聲、行銷的深厚潛力。此際,金門也意識到這股潛藏的文化力量,刻正進行一項名為「開門│金門籍作家長篇小說創作」的「文學開金門」計畫,試圖用金門的文學語言、土地故事,向台灣與華文世界,推廣金門現代文學。這個厚植金門文學實力的創作計畫,也需要投注更多的資源,持續推動。
至今金門文化局所推出的四百多種文史出版品中,亦包含了《金門文學叢刊》及「金門歷史小說書寫」,《金門文學叢刊》自二○○三年起陸續出版了三輯三十種,其中黃克全的小說《時間懺悔錄》曾入圍金鼎獎語文類與台灣重量級小說家黃凡《躁鬱的國家》同台競逐而備受文壇注目;「金門歷史小說書寫」計畫中,吳鈞堯先後完成《崢嶸》、《凌雲》、《履霜》三書,再於二○一○年精選結集《火殤世紀》,二○一一年一舉摘下台北國際書展十大好書、第三十五屆文學創作金鼎獎。作家的努力,地方的支持,一再展現金門作家以小說創作晉入台灣文學主流領域的實力。
金門縣政府、金門縣文化局從積累的出版經驗裡得到啟發,而有「開門│金門籍作家長篇小說創作」的計畫,邀請黃克全、吳鈞堯等作家以接力方式,將以兩年時間各自書寫出八至十四萬字的長篇作品,合力完成「開門」計畫,快速打造金門現代文學風貌。
長期以來,金門文學向為台灣文學邊緣;文學史教授陳芳明於二○一一年所出版的《台灣新文學史》巨構,對非中華民國籍的馬華作家如李永平、張貴興、黃錦樹、陳大為、鍾怡雯等人著墨甚深,卻對中華民國籍的金門作家、離島文學只一筆帶過;從地理、文化的方位來看,馬華作家位置比金門等離島更邊緣,其作家群卻能以濃厚的馬華雨林、象群意識,獲得華文世界讀者、評論者青睞,進一步以學術論述,而能擺脫地域限制,讓「馬華文學」獨樹一幟,並影響台灣文學發展。反觀金門文學,作家與作品,被台灣乃至華文世界忽視,箇中除了有政治、文化意識形態的因素外,作家實力不夠、作品未能有效行銷,也是關鍵。
同屬地理邊緣、政治邊陲,馬華作家以集體文學創作力量形成一股強大的文類,殊值金門創作者借鏡。再觀察華文創作環境,海外的花蹤文學獎、紅樓夢文學獎,台灣的皇冠百萬小說獎、九歌百萬小說獎、台北國際書展獎,及至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創作補助計畫、各大文學獎甄選,「小說」始終是主流文類,長篇小說創作也是現今台灣文學建設的重點。
就文類及展現文學能見度而言,金門文化局的「開門│金門籍作家長篇小說創作」計畫,最足以表現金門創作者實力並挑戰文學主流價值;以「群策群力」方式,集體創作出版,打造有價值、有內涵、有歷史使命感的金門文學,「開門」計畫,值得作為軟實力文化工程,持續投入推動。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