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人才躍動金門
人才是國力的根本,人才的養成必須仰賴優質的教育。近來新聞報導,教育部及專家學者均認為12年國教並非等同免試入學,而是要提升中小學之教育內涵。其實,當前之人才培育,除了要奠定中小學良好的基礎外,尚須研究如何與高等教育、技職教育銜接,並邁向國際化的人才培育。五、六十年來,金門在政府良好的教育制度下培育無數的優秀人才,但由於時代環境的不同與變遷,造成了人口外流,且有部分優秀人才留在台灣服務,當金門面臨轉型為國際觀光休閒島或大學島之際,這些人才是否能作為金門整體建設所用或需另外再培育新的人才,將是我們未來省思的問題。
當前金門整體產業之發展及提升競爭力所需之人才,必須要能與世界接軌,培育國際人才及競爭力的提升。最近亞洲鄰國興起一股育才、留才、引才之風潮,我國中央研究院也集結各界領袖的意見,共同簽署「人才宣言」,指出我國面臨人才危機,呼籲政府提出對策,積極培育具備廣泛的技術、溝通、管理、及創業等技能的人才,並能夠隨著全球化與技術進步的腳步隨時更新知識能力,並推展生技、綠能、文創及觀光等新興產業,這也是未來金門發展之優勢。前幾天本報社論也提到善用優勢,鼓勵鮭魚返鄉,帶領金門持續發展之動力。以往無論政府、組織、學校、企業或其他機構,皆以教育、訓練作為其人才培育的方式。因教育不但能充實一個人的知識、能力,而且可培養具備專門知識、技能、生活環境的適應力及解決問題之能力,是較為長期、廣泛且客觀之能力發展。況且金門目前有完整的教育體系,金門大學也積極配合地區產業需求,設立新科系,這將是啟動金門各項發展之原動力。今後希望透過各級學校人才之培育及各種在職訓練,提升人力素質,以提供產業用人和國家建設所需,提升國家之競爭力。創新學校思維,進行組織再造,由於教育資源分配人數降低之後,學校雖然會面對學生來源不足的問題,但可藉此機會徹底檢討學校的辦學目標及經營策略,不但可以促使組織人力再造,並可運用閒置的資源,落實精緻教育,以有效提升我國人力素質。
面對越來越多元的社會需求,各校在進行課程改革與特色發展時,應能夠結合社區需求並共同發展特色,從各校的差異之中尋求新的藍海。透過學校的改變,以學校為中心自然形成聚落,並同時營造社區特色及經濟發展,滿足社區內人才需求的培養與供給,使人才的培育工作上更具實用性及效益性。
以往由於升學導向之影響,以致於無法因材施教及展現每位學生的長處及特質。未來在12年國教的實施及加強職業試探,重視生涯發展之下,對於每位學生的異質性應能有更為深入的關照及輔導,發掘各類不同人才,強化實用與專業人才的培育,以為社會所用。
本縣各項天然資源嚴重不足,若能有效的運用人才,配合經濟發展的條件,面對越來越複雜的世界情勢,重視人口素質的提升、開發人才潛能,促使人盡其才,這也是我們躍動金門之發展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