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營區價值呼應推動世遺
世界文化遺產是經過篩選的人類文明與文化結晶,在時空上涵蓋了各個文明的重要時刻,是歷史的證物,甚者,是活的文化與見證。然而,遺產本身無法言語,遺留物的藝術或歷史內涵,若未經合宜的整理與研究,無法凸顯其特殊性,以及作為文化遺產的價值與意義。因此,有計畫的基礎研究與架構性的呈現,並經適當的解說與教育,使參觀者有機會在短時間內融入環境氛圍,讓教育推廣的功能發揮,如此,人們才能對遺產的價值有所體認,並能進一步地影響生活環境美學。
近來金門軍方大量釋出營區,引發各界關注與討論。實際上,金門戰地文化值得登上世界舞台,其主要原因之一,即是戰地中各種為戰爭準備而產生的特殊文化,包括實體構造物、武器,因軍人駐守衍生的消費文化,以及民眾因應而起的戰地生活情境等。營區的價值,不能單就構造物現況及土地公私有問題而論,應從金門戰役防禦的框架來檢視其特殊意義。例如,各營區、據點有多少是在交叉防禦火網的思維下所建置,及其背後的軍事意義;或者第一線據點採掩蔽與守衛,第二線營區則是防禦與反擊,彼此間有何關係及軍事價值等。唯有從金門戰地整體的防禦思維來思考,才能避免單就土地、構造或環境觀點所導致的褊狹評斷,也才不會忽略了營區背後可歌可泣的故事。
舉例而言,眾所周知的智利復活節島,以其分佈在海濱沿線為數眾多的巨型石刻石像而聞名於世,若以雕刻與構造物而論,其實不過就是一群遺留物,然而石刻石像背後豐富的文化傳說及獨特環境,隱含了古文明誕生、繁榮與覆滅,吸引無數人的注意,才在1995年被列入世界遺產。日本的白川鄉合掌村,除獨特的傳統建築構造外,居民對文化的認同及自發性的組織維護,展現數百年來的文化與生活價值,也才被列為世界遺產。
我們必須提醒,拆除容易,復舊將不可能!當我們深信戰地文化是金門推行世遺的重要內涵時,未來因應可能的文化觀光需求,自當宏觀且全面性地來檢視各營區的意義與價值。未來若能藉由豐富的各樣軍事營區與環境體驗,以及豐富的戰地故事串接,還可讓參觀者在短時間內融入環境氛圍。
此外,當金門推動世界遺產的保存思維及文化觀光的願景時,如何讓民眾瞭解自我遺產的價值意義,重點工作當是搭配適當的推廣與教育。我們必須強調,故事及其背後的歷史與文化,是支持遺產得以永續保存的實質後盾,這些內涵須經適當的詮釋與推廣,才能讓文化自明性展現在自我認同的保存行動中。而金門各營區的價值,包含了軍事的歷史,正是戰地政務中那段全民防禦外侮的整體意識,以及與聚落、民眾間互動的戰地文化。
推動金門世遺,就是全面性檢視文化資產現狀與凝聚共識的機會,也是提升民眾文化認同與展現保存自我文化的契機。讓我們共同來努力,為下一代保留更多的歷史與文化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