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幸福家庭營造幸福城市
幸福家庭推廣聯盟倡導「幸福家庭」觀念,呼籲國人重視家庭價值。經由立法院在2011年4月19日決議通過,訂定每年8月第二個星期日為「幸福家庭日」(今年是8 月12日)。金門縣政府為了呼應這項有意義的號召,於日昨在縣政府多媒體簡報室,舉行「金門縣訂定幸福家庭日公告簽署典禮」。由李縣長率各主官(管)參與宣示,並簽署公告。
臺灣競爭力論壇與旺旺中時媒體集團共同進行,由艾普羅民意調查公司調查的「2012臺灣10大幸福城市大調查」結果,金門縣拿下第一,在「家庭關係、工作情況、經濟收入、未來發展」等4個面向,總得分都高居全國首位。全國受訪民眾對家庭關係的滿意度最高,人際關係的滿意度居次,顯示國人現階段對於有關情感與人際互動都是高度滿意。
這兩項訊息,意謂著:幸福的城市,奠基於幸福的家庭;金門地區穩定的家庭結構,發揮了良好的家庭功能,所以各社區、宗社顯現出「和諧的社會」,累積能量,深蘊底質,滋養發酵,才能邁向有感的幸福城市。
聯合國早於1993年起,將每年5月15日訂為「國際家庭日(International Day of Families)」。全國家長團體聯盟倡議推動「愛你一輩子家庭」,以響應這項全球性的節日。教育部更早推動「愛家515-家人無距離 」活動,要求全國各級學校、社區納入為重點活動。
從國際到國內,一年到頭排滿了兒童節、婦女節,溫馨的五月是母親的日子,八月則是屬於父親、祖孫的季節(祖孫週與「祖父母節」是8月的第4個星期日)。咱們國家更設有重陽節,強調敬老尊賢,這些宣示性活動,正告世人無論時代潮流如何激盪變化,科技環境如何日新月異,人倫家庭還是根本,都在宣揚人性關懷,促請大家重視家人,珍惜家庭存在的價值。
由於西風東漸,個人主義盛行,使得時代思潮改變,社會變遷加速,傳統上敬老扶幼、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妻相互扶持等美好傳統已然消失,導致家庭制度有崩盤的危機,家庭結構趨於瓦解,家庭功能大為失落。
聯合國報告指出,人類面臨的最大危機不是戰爭、飢餓或疾病,而是家庭瓦解。台灣現今也同樣「面臨人口老化、高離婚率低生育率、高適婚未婚率等問題,有8成以上孕婦憂鬱指數都在紅燈區,全國高達21萬孩童感受不到家庭溫暖」。
近年來出現「不婚、不生、不養、不教」的四大現象,比一般大眾所關切的經濟、政治、社會等問題更為嚴重。根據內政部統計資料顯示,民國百年有眾多新人選擇踏入婚姻,卻同時有高達5萬7千對夫妻離婚,平均不到10分鐘就有一對夫妻結束婚姻關係。
「少子化」、「高齡化」、「青少年吸食煙毒人口增加、年齡層下降」、社會上少數「笑貧不笑娼」、「未婚生子」、「棄兒或虐兒事件、家暴案件」等,都在警告我們家庭制度出現危機,再不注意改善,將導致社會整體不幸福。
家庭教育與親職教育是唯一解決之道。但是大部份人誤解,以為家庭教育很無聊、親職教育不需要學習。尤其有些人不肯放下身段,或寧可為生活奔波,不屑參與家庭教育或親職教育的學習,一旦家庭出現危機,親子關係不睦,就容易引發崩解或不幸的悲劇。
台灣家庭生活教育專業人員協會理事長黃迺毓表示:「幸福不是靠運氣,是靠學習!」公告幸福家庭日,宣示性大於實質,關鍵在於呼籲大眾重視家庭功能,落實學習教育活動。愛盟家庭文教基金會也以「守約、守貞、守分、守成」作為推廣幸福家庭四大核心價值。期盼社會角落人人有愛,用心經營美滿家庭,才能導引和諧社會,營造幸福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