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因應社會變遷健全社福配套﹗

發布日期:
點閱率:706

由縣府舉辦的慶祝一○一祖父母節「樂活孫心幸福向前行-祖父母節親子趣味競賽」日前在縣立體育場盛大登場,來自地區各地的二百多名祖孫們歡欣共舞、表演各式精彩節目,會後並參與趣味競賽等活動,許多民眾攜家帶眷、全員出動參與,開心渡過一個歡樂祖父母節。同時,金門縣銀髮族協會也宣告成立,這也是社團法人台灣銀髮族協會總會在離島的第一個分會,曾照嵩總會長特地跨海慶賀,並希望透由組織的運作,和總會及台灣各地分會互相呼應,流通資源,強化彼此間的橫向聯繫,服務金門的銀髮族群。
事實上,我國人口結構早已成為高齡及少子化的社會。因為家庭結構及社會環境的急遽變遷,老人家們有更多隔代教養的機會,同時間,也有著更多長期照養的需求。隔代教養與長期照護表面看起來是互相衝突與矛盾的,卻是我們無從迴避,且不得不嚴肅以對的課題。就祖父母而言,含飴弄孫本是最喜悅不過的天倫之樂,卻因為生活壓力與雙薪家庭的驟增,而衍生出祖父母必需擔綱起隔代教養的重責。
《商業周刊》在一項針對全台灣國小一年級及六年級級任老師所進行的「隔代兒與單親兒趨勢調查」中發現,單親及隔代兒在學業及品行的表現,均較雙親家庭略遜一籌,且在同儕關係、品行、學業、情緒管理及自信心等五項指標中,亦有六成以上的國小級任老師認為,一般學生整體表現較隔代兒好。不得不然的隔代教養,除了可能因為祖父母課業教導能力不足,直接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及意願,更大的問題在於容易令孩子產生失落感,此之於其心靈的創傷,將直接影響其日後的人格發展,實不容輕忽漠視。因此,在我們慶祝祖父母節,表彰祖父母對社會家庭貢獻,以及弘揚孝道的同時,更應思考到如何進一步擴大社會與學校的功能,以彌補家庭教育的不足,因為此實為迫在眉睫、無從迴避的嚴苛挑戰。
再者,與家庭機能伴隨而生的,便是老人的長期照護及就養問題。金門號稱是銀髮族的天堂,除了其首屈一指的老人福利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居民普遍尚能接受三代同堂。然而,隨著高齡人口的增加,對於老人長期照護、養護及安養機構就養之需求勢必隨之提高,因此,政府與青壯人口的照護責任勢必日益加重。金門為落實照顧工作,縣府也推動多項相關計畫,包括:獨居老人營養餐食服務計畫、老人在宅緊急救援連線服務實施計畫、復康巴士接送服務、身心障礙者紙尿褲補助、身心障礙者輔助器具補助、設置身心障礙者輔具資源中心、身心障礙托育養護補助,以及急重症住院病患照顧服務提昇計畫等等,在執行這些計畫的同時,也產生了人力資源與培訓嚴重不足、照顧服務資源提供落差、財源不足、機構式照護不足、身心障礙者可用資源缺乏等等的問題,亟須以更周全的配套及措施,來完善各項計畫指標及效益。
我們常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老化是人生不可逆轉的過程,也因為老人家的貢獻,才確保了後輩的健康成長及社會的和諧安康。因應社會生活的急遽變遷,如何讓老人家們不僅是家庭之寶,更能成為社會之寶,並以健全的社會福利政策,導引金門的家庭教育、老人照養走向康莊大道,實為不容輕忽的課題!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