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持續發揚軍民一家傳統精神

發布日期:
點閱率:873
字型大小:

光陰荏苒,歲月如梭,又是一年一度軍人節,首先在此向全體三軍將士致上崇高敬意,三軍將士夙夜匪懈,為國為民,金門同胞,感受深刻。
軍人節有其不可抹滅歷史意義,政府於民國三十五年四月,將每年九月三日訂為抗戰勝利紀念日,並於當日舉行中樞秋季國殤大典,此即軍人節之由來。值此國步維艱,一切活動力求簡單隆重,基於任務需求,軍人多採在營休假,軍愛民,民敬軍,軍民本是一家人,彼此心心相契,我中有你,你中有我,遠較有形慶祝更為重要。
一個國家之強弱盛衰,軍人位居要津,國軍遂行保疆護土,抵禦外侮,任務神聖,無以取代;反之一個地區之安定繁榮,軍人猶如磐石一般,儼然成為一股不可或少之後盾助力,證諸國家要有軍人維護國家安全、社會安定、人民安康。因而,敬重軍人,心存感念,社會大眾人人應為。
所謂沒有空防即無國防。換言之,沒有國防,焉有國土?軍人乃建構成為強而有力國防之主體,倘不重視軍人,等同輕忽國防,孰重孰輕,不難舉一反三,再說科技發展迅速,日新月異,雖然短兵相接作戰機率不大,畢竟任何尖端軍事武器,胥賴人員操作始能發揮最大功能,何況政府推動「精實」專案,旨在減少冗員,以科技取代人力,也就是循序漸進減少軍人員額,舉凡涉及兵源兵制政策,並無任何改變,例如憲法明定:服兵役乃國民應盡之義務,人人平等,即是兵制。隨著時空推移,改徵兵為募兵,即是改革創新,也是現代國防之象徵。
站在金門角度以觀,國軍與金門,別有一番意義,金門曾因日寇入侵淪陷,卻在國軍進駐光復。民國三十八年國軍自陸轉進金門,伊始金門開始蛻變,漫長軍管與實施戰地政務制度,有利有弊,有得也有失,惟在利大於弊,失小於得情況之下,讓金門得以漸入佳境,其中犖犖大者,則有下列數端,茲特概述於后,俾供分享:
一、「古寧頭」大捷、「大二膽」之役,扭轉國運乾坤,金門因此舉世聞名,奠定「台、澎、金、馬」地區萬年根基。
二、四十七年「823」砲戰,金門軍民胼手胝足,同生死,共患難,充分發揮了軍民團結合作大無畏精神,用生命與鬥志,克敵致勝,贏得今日安定進步願景。
三、早年十萬大軍駐防金門,經營戰場,培養戰力,積極致力推行「管、教、養、衛」四大工作主軸,帶動金門「士、農、工、商」各行各業蓬勃發展,以迄於今,軍中仍是社會大眾嚮往服務大本營,以金門為例,現有地區社會男女青年在軍中接受約聘僱工作者,為數數百之眾,對於解決就業與安定社會具有莫大貢獻。
四、政府重視金門,軍方大量起用金門人才,早年棄學從軍,幾經長期琢磨歷練與深造,好人不寂寞,人才不埋沒,凡三十餘年來,金門子弟在軍中表現優異,因而獲得層峰拔擢榮昇國軍少中將高級軍官多達四十餘人,金門滿天星,軍方功不可沒。
五、全民教育發展過程,軍人同樣扮演著舉足輕重角色,諸如「一村一學校,一鄉一鎮一中學」政策,即由金門開始,緣此,而有兵工協建而成之「卓環、柏村、安瀾、多年、愛華、開瑄」小學,爰以時任軍方首長命名,教育乃一地建設之根本,軍方兼籌並顧,就教育而言,值得肯定。
六、金門縣及烈嶼、金寧鄉,屢獲全國敬軍模範,接受中央頒獎表揚,金門軍民關係,歷久彌堅,可資效法學習。
七、在政府既定政策指導下,軍方協助「排雷」作業積極展開,亦且大量釋出閑置營區土地還地於民,以供地方活化利用,發展地區觀光。
時代在變,環境也在改變,惟軍民一體之認知不可改變,正當政府積極推動募兵政策之際,好男好女才當兵時代已經來臨,軍民一家時勢所趨,別忘互動與互助,唯有如此,力量集中,國泰民安,其樂融融。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