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環保來反思燒紙錢習俗
較之於台灣寺廟之廣;習俗之煩;燒紙錢之俗,金門確是當之不讓。尤其在這農曆七月間,相信金門各地燒紙錢之風,以比率來看,定不會少於台灣各地。此種傳之千年之習俗,功過是非一言難定,便非一朝之力所能定。但是,凡事從理性的角度來看,則可能是分別文明進步之重要條件之一。因此,若我們能從理性角度來看待此習俗,相信定能得出一共識,那就是:燒紙錢確實值得檢討;尤其是從環保立場來看!
且以環保署的資料來看:每燒一噸紙錢,相當於6.5萬輛自用小客車,跑一公里的廢氣排放量。因此以台灣一年燒掉約十萬公噸的紙錢來說,等於砍掉200萬棵20年的大樹。而因燒紙錢所排放出來的15萬公噸二氧化碳,約等同650萬輛車子,跑一千公里環島一圈。而這些二氧化碳,需要1150萬棵大樹,用一年的時間來吸收。對人類、對地球、對眾生來說都是浩劫;毫無功德可言。就因果來言,純是造業而已。也因此,有德之士、有識之人,莫不以身作則,早已廢除這種陋俗。如星雲大師、過世的聖嚴法師和證嚴上人在內,都呼籲大家不要燒紙錢。尤者,台北市最著名、香火最鼎盛之龍山寺、行天宮、指南宮,還有中和的烘爐地,都早已經不燒紙錢了。證明此論之正確,更足令金門各界深思之反省之。
進一步言,慎終追遠;禮敬天地神祇,本就是一項良俗;但重在虔誠的心、悲憫的心、追思的心來禮佛拜佛、崇敬祖先,而不是在物質上燒金紙,若如此,則此種燒紙錢之行為,豈非就是一種媚事鬼神的行為?猶如陽間行賄送紅包?甚有迷信者認為多數燒紙錢者認為燒越多,回饋越大,「有吃有行氣,有拜有保庇」;而未念及拜拜時大燒金紙,污染大地、鄰人、自己,汙染地球,影響眾生健康之後遺症,此種自私之心態,又豈是一句「自私」可譴而已呢?更令人憂心的是功利主義的負面趨勢。
愛護大地,珍惜水資源是每一個人的責任,不要燒紙錢,讓空氣不受煙霧的污染,留一個乾淨地球給下一代,任誰都無法否定其功德。而慎終追遠重在心意,只要心意正確不迷信,就能福蔭子孫,就能「福」「慧」雙修。尤其以一個文明社會而言,大燒紙錢豈僅是陋俗而已,不但較之古人「敬鬼神而遠之」不如,且淪落到由敬變媚,由拜變賄。因此,處此七月慈悲月即將結束之際,咱金門有識之士,是否應進一步深思金門凡拜拜必大燒紙錢之陋俗呢?更應以「義之所在無畏矣」之毅力,檢討燒紙錢之陋俗,代以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之心態,以悲憫、理性、清簡之心來敬拜鬼神,這才是真愛之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