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再論西山觀日道與金門旅遊願景

發布日期:
點閱率:764

九月十五日本報「以悠遊景觀道路創造旅遊願景」社論甫一披露,即引來各界迴響。不僅在於本案立意之創新,前景之可期,更因其思維與今日旅遊思潮:知性與感性嚴絲密扣,且與金門開邑歷史緊密相關,豈具旅遊吸引力而已。我們在感謝之餘,深覺有責任對此議題,再進一步探討,以盡公眾平台之責。
在此論述中,主要是基於今日觀光的核心價值是「悠遊」,因此各先進城市之觀光規劃,莫不朝「以悠遊景觀道路吸引遊客流連」的理念來思維;尤其是有故事性之元素。而就金門先天條件,最值得規劃;最具金門特色者,當屬金門開邑所在地:金門城(舊金城)!也唯有朝此思維來規劃,才能克服先天各種旅遊條件無法與大陸,乃至世界各地相比之劣勢。基此,建議規劃三條金門城悠遊景觀道:以北門第一街為思古元素之古官道;以文台古塔為中心之水岸景觀道,最後是最具人文氣息之「西山觀日道」;尤其是後者。
從金門城西門甫一出城,沿金水路往水頭方向右側丘陵之「西山」,不但具有不遜「關山落日」賞夕之先天條件,誠如之前本報所提的:若能重修規劃「西山觀日道」,沿線而上,遠觀落日餘暉,近撫水道美景,其景色,又豈是「關山落日」所能比?其深度,又豈是一句知性與感性可盡?更令人不由想起「始得西山宴遊記」之遐思,僅此人文氣息之元素,且試問,以金門之現況,誰能相比?我們又怎忍「暴殄天物」,徒令南台灣之「關山落日」獨領風騷?
進一步言,在知性與感性旅遊世潮中,沿山而上,觀夕談心,本就是世界各地觀光景點之最愛,如阿爾卑斯山;如富士山等,莫不以悠遊景觀道路來增采景點特色,增加觀光價值。而「西山觀日道」若成,輔以金門歷史文化等在地元素,遠觀金烈水道,回憶當年國共對峙時之滄桑,乃至卻話昔日來金服役時之回憶;近看東南方之文台古塔,再啟明初建城之史話,重續抗倭名將之風流。凡此,不僅對個人之旅遊,親子之同行,乃至台灣「充員兵」之懷舊之旅,均有其觀光之「致命吸引力!」這就是本報力促此案之主因!
正如之前所言,為政當從大局著眼;小處著手。以今日金門整體觀光條件,若能重新專案探討、規劃「金門城之悠遊景觀道路」,效富士山等作法,以生態工法建造汽車、自行車、悠遊道等各種功能道路,遍植樟樹、垂柳,乃至桃花等行道樹,並美化周邊環境,處理週遭不堪景觀,如荒塚(舊墳)等,進而啟動金門特色觀光。而著手處即是從較易規劃,且最具悠遊吸引力之「西山觀日道」開始,拓展而下,「水岸景觀道路」自然水到渠成,而只待綠化與美化之古官道,處此氛圍下,豈是易如反掌而已,這正是本文以「西山觀日道」為題之立意所在,敢與此再與鄉親共勉!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