簪纓戀戀浯水情譜奏國樂島傳奇
先是挺進台北中山堂,再連續多年登上國家音樂廳舞台公演,讓金門國樂團樂音飄揚、撼動人心,台北《天下雜誌》譽為「戰地變身美麗者樂島」的幕後重要推手之一│王金國,九月十七日晚在金門遽然辭世;我們追思緬念這位傾注於國樂島教師留下的精神典範之外,也要對金門國樂的傳承與發展,表達深切的期待。
以金門古地名「浯江」、深坑舊名「簪纓」,由金門國樂團與台北簪纓國樂團攜手合奏的《簪纓戀戀浯水情》音樂會,二○○六年先是在台北中山堂登場,初試啼聲就贏得滿堂彩,之後於二○○七至二○○九,連續四年受邀在台北國家音樂廳公演,所展現的音樂質感、文化能量,聽眾年年驚豔,二○○九年七月十一日以《風獅爺傳奇》為主題首次將金門風土內涵搬上舞台的公演,二千二百個座位,逾八成的售票率,金門國樂團奏出的,既是音樂的質感,也是土地的傳奇。
《簪纓戀戀浯水情》傳奇樂章背後的推手,出自一位退休的國中美術教師。二○○一年,任教滿二十五年甫自金城國中教師退休一年的王金國,再次回到學校,說服校長,重組、重建一九七三年即在聯課活動成立的「城中國樂社」,又獲得當年學生社員、服務於中廣國樂團的馬志剛的協助,取得中廣一批汰舊但完整可用的國樂器全數捐給金城國中剛萌芽的國樂團。
一如當年台東紅葉少棒隊從野地裡土法練球的發跡故事,金門國樂團的誕生,則是從一位教師的發心、一批老舊樂器的加持,以城中這個「母團」當搖籃,王金國再力邀尋求台灣的音樂家黃光佑加入指揮陣容,初期以一周三天時間,投入金門國樂種子的養成;自金城國中出發,再串連中正國小、金門高中等校的中小學學生正式成軍金門國樂團。王金國、黃光佑歷多年努力奔走、整合,也在家長後援會的無怨無悔、接力奉獻支持下,國樂隊伍搶進全國比賽台灣北區三強佳績,成軍後的金門國樂團先後再進入金門文化局、台北中山堂、國家音樂廳等公演。
在金門國樂團行政總監王金國與指揮家黃光佑,金台兩位教師的持續灌溉下,金門國樂團與台北簪纓國樂團,跨一個台灣海峽的國樂能量蓄積、交集,也是讓孩子們音樂夢想起飛的情感交會。戰地搖身一變為美麗音樂島,不只在島內舞動,也渡海在島外發聲,從文化創意產業的觀點來看,當今金門「國樂島」的成型,來自民間創意與熱情,加上官方大力協助,綻放了金門解嚴後的新一波精緻文化藝術能量,對金門在傳承、培育、發展民族管弦樂的種子與願景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金門優質國樂團的崛起,也是金門對外音樂實力、文化形象的展現。
簪纓戀戀浯水情,譜下風中傳奇交響詩,也寫下島地一群孩子追求音樂夢的動人故事。如今,我們要向奉獻樂團、遽然辭世的金門國樂團重要推手王金國老師(1950│2012)表達無限的追思與敬意之情,我們也盼望王老師留下打造國樂島的精神典範,長伴金門國樂團,有了傳承、發光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