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行銷金門博餅特色﹗

發布日期:
點閱率:973

博餅年年有,今年大不同。金門中秋博餅網路博餅截止,總計有來自日本、美國等二十六萬次「擲骰數」,李縣長日前從中抽出五十名「網路狀元」,獲得晉級總決賽爭轎車的資格。縣府擴大辦理「金門中秋博狀元餅」,除目前如火如荼進行的鄉鎮賽、市集賽,還首闢「境外場」,選在台北車站前廣場、萬華夜市舉辦體驗賽,另外也順應時下潮流,規劃「網路」博餅。
博餅之於金門的意義除了是明鄭金門籍大將洪旭的發明外,更重要的是它已然成為行銷金門的重要指標之一。因為積極的行銷與推廣,縱然博餅活動不獨為金門專有,但經由精心的規劃及設計,金門中秋博餅的魅力,或可無遠弗屆的傳導下去。然而,但凡任一項大型活動,總要計較其活動效益,中秋節將至,博餅活動也將進入尾聲與高潮,四十萬元的汽車大獎夠不夠吸引力猶未可知,但因博餅而掀起的參與熱潮及文化底氣,勢必得有計畫的延續下去。以下謹提供幾點淺見,供各界參酌。
其一,行銷的對象。觀光活動首重行銷,金門因地處離島,行銷起來勢必更加的吃力;吃力的原因是我們如何說服遊客願意多花上機票及餐宿等費用,抵金來共襄盛舉?此節,縣府或已利用各大旅展做了前置性的套裝行銷,但其效益總難和博餅搭上直接的關係。主題活動與旅遊行程相輔相成乃是必然的道理,但今次我們要計較的是,行銷的對象在哪裡?博餅是老少咸宜的遊戲,若不能令其四處開花,從本島旺回離島,效益上總是缺了臨門一腳。今年的中秋博餅首闢「境外場」,便是個很好的開始,關起門來自個樂活,自然可以,但讓觀光客認為博餅只是旅程中的附加驚喜,便有礙於其成為金門的旅遊招牌之一。我們應該更深刻的去經營兩岸間、島與島間的營銷關係,讓博餅扎根為屬於金門特有的旅遊記憶。
其二,文化的底蘊。有人說:「文化是門好生意。」但要憑藉文化日進斗金,卻必需先強化文化的依憑及底氣才行。博餅之於金門或沒多少歷史典故可尋,但訴諸博餅文化的研究及發展,卻不宜落諸人後。廈門已將中秋博餅列為其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但在文化外延的民俗活動裡,聚焦其產業價值與經濟效益,卻是我們必需去深究、認真探索的課題。擲把骰子只是結果,如何讓這個果子可以開枝散葉,創造更高的經濟利益,要比聚焦於活動本身,更具有意義。
其三,扎根於鄉土。媒體總喜歡唱衰一些觀光活動為煙花工程,然縱是煙花也能絢爛一時,最怕的是連點火的機會都沒有。任何行銷活動都是「知易行難」,難中之難便在文化扎根。文化既是信仰,也是力量,強大的力量表現在群體的意志及作為上。金門之於博餅的關連不在於活動的盛大,而在於知悉金門博餅文化人數的多寡及深淺,因而,在地人士參與的熱情實為成功與否的關鍵。要問博餅誰最正宗,不若問誰最把它當回事。我們總該扎下點什麼融在鄉土裡,然後才能挺直腰桿將博餅當成行銷武器。
彰化鹿港、嘉義鹿草、桃園、台北市等,今年都由公部門主導舉辦了千人博餅活動;辦博餅沒啥門檻,辦出特色、辦出效益才能令人刮目相看。面對競爭,唯勤奮而已,期勉金門中秋博餅愈來愈出色,為「金」字招牌再添顏色!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