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生金門婦女文化館
源於陳長慶先生執筆記錄了從民國41年到81年之間,所謂的軍中樂園(別稱「831」),金門國家公園在前處長黃文卿規畫下,將小徑特約茶室規劃出來作為「遺蹟館」。當時曾有民間建議可擴大打造為彰顯金門婦女貢獻之文化館,而特約茶室只是過往事蹟中的一頁,若過度放大與突顯,不一定符合現今性別主流化思潮。
金門有一半以上是婦女鄉親,早期茹苦守貞,勤儉持家,讓另一半或落番為鄉僑,或捕撈與運補而失落在大陸,軍管時期也有長駐金門的女兵及播音員、女青年工作大隊,她們的典範應該被保存下來。可惜目前只「特約茶室」被選來勾勒當時戰地的奇特景象。這樣脫不了以男性為主的思維,窺視那一段遭遇不幸悲劇的女主角,揭開且侮辱了那一個大時代的女性面紗;對遺跡館所在太武山腳下的小徑村,尤感詫異。
事實上,小徑是個有山有水的優美聚落,因為十萬大軍時期做阿兵哥生意而崛起,多為外地遷入而聚居的村落。它可以整個村落保留當時做阿兵哥生意的景象作為文創景點,像高雄左營「自助新村」一般,若能透過全村的社區意識提振與社區總體營造,集合小徑村民的這項共同資產,未來發展可能性無限。然而,現在卻徒留一座「特約茶室」供人回味!一般遊客來到小徑,只是往裡繞一圈就走,並未為小徑居民帶來收益。幸好另有鄉親洪篤欽在該處經營民宿,並承租場館開辦金門花園,賣起文化與咖啡,同時最難能可貴的是他經常不計成本邀約名家藝文人士在該處演講、表演、展覽,形成了另類特色,更為特約茶室注入一股清新氣息。
我們認為,目前的「特約茶室」展館,可將其側擴大範圍,改善其周邊設施,用以規畫完整的「金門婦女文化館」,結合蘭湖畔社福館的金門縣婦女服務中心、金門縣婦女權益促進會、金門縣外籍配偶服務中心、金門縣婦女會,在裡面設置工作室或研究室、辦公室,並且共同策畫與典藏,鎖定金門自古以來犧牲奉獻的金門婦女史料文物、海內外傑出的金門女性事蹟,加以蒐集、保存與策展,熔女性書籍與影畫販售、集會、展演冶於一爐,那不僅可為小徑帶來更大收益,還可望為金湖鎮、金門縣增添一處觀光點。
戰地時期的小徑特約茶室,的確是戰地政務特殊情境下的產物,能透過陳長慶等文史工作者之手,結合公部門的資源,將相關紀錄加以留存,確實是功德一樁,但就更高的角度觀之,這些只是女性事蹟的一部份,如前所言,過度放大反而讓全體金門女性的貢獻得不到應有的彰顯。我們認為,擁有全縣最多女性的組織如金門縣婦女會等社會團體,應主動出擊,為催生有意義的婦女文化館而努力。今天的金門婦女需要的是教育力、文化力、包容力,若能建置婦女文化館,作為共同的教育機構,更是功德無量!
倘若特約茶室真能擴大規畫為「金門婦女文化館」,同時比照左營「自助新村」進一步將小徑打造為文創景點,則小徑是幸、金門婦女是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