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宏觀角度擴展金門學研究視野

發布日期:
點閱率:643

「2012年金門學國際學術研討會」由金門縣政府文化局、國立成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中心主辦,10月5日到7日分別在台灣文學館與成大文學院修齊大樓舉行。
金門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自2006年起每年舉辦,除了獎勵文史工作者投入金門相關的文史研究外,更希望藉由這樣的研究與推廣,可以將金門歷史探討,以及未來關注等課題扎根於鄉土,顯揚於境外,讓「金門學」名副其實的成為如「泉州學」般的顯學。當然,這樣的設想總是知易行難的,縱然許多人都理解金門在人文、歷史、社會、宗教、語言、文學、族群、民俗、藝術等面向,都展現出極為豐富的重層文化,更具有濃厚的跨國研究屬性,但在推廣上,仍然存在諸多窒礙。謹提供以下面向,供作探討。
其一,基礎史料的建立。近年來,縣府獎助了諸多地方文史採擷計畫,諸如,東南亞鄉僑的口述歷史、戰地政務時期的史料等等,然而,較諸於金門學涵攝的龐大量體而言,仍舊遠遠不夠。學術研究通常建基於龐大的原始文獻和細密的考證,若不能建置完整的史料庫,之後的論述及學研成果便容易產生以訛傳訛、莫衷一是的現象,因此,公部門仍宜早建立一套有系統化的史料搜羅作業規範才是。
其二,循序漸進的布局。學術研究看來高不可攀,實則源始於鄉土與生活,要有效發展金門學,便應培育更多的文史紀錄者,以點線面的布局逐漸將金門學壯大起來。而扎根工作,實可從學校的鄉土教學開始;訴諸在地文化的特有性及廣博性,予更多接觸鄉土文史的機會,培養起孩子們敏銳的觀察力與研究志趣,或能藉此培育一支文史尖兵。
其三,學術分量的厚實。既有志於發揚金門學,便應強化影響力,增加其學術分量;學術研究除了參與層面的廣博外,在關鍵時刻更需要文史大師的參與,以及更高學研平台的加持。目前,縣府已做了許多學術研究的獎助措施,似可更進一步的針對學術論文的評估,有更客觀的量化及質化標準,甚而以更大的誘因禮聘各領域大師指導地方文史研究者,提升並優化其研究成果。
其四,影響層面的擴及。金門是僑鄉、戰地,更是兩岸交流的窗口與橋樑,因其特殊的身世,有關金門學的研究不但得以遍及內外,影響力更可能無遠弗屆,而這樣的影響力實源於金門文化多重包容的特性,以及無限寬容的可能性。是以,金門學之立基,應始於明確的學術分科,兼容各領域、各地方的文史研究人員,以全方面的史料交流及運用為基礎,讓金門學的影響力達到更廣博、深刻的境地。
總之,我們期勉金門學以宏觀的角度擴展研究的國際視野,以微觀的研究再現金門人走向世界的足跡,以客觀的立場具體展現金門人的國際觀,發揚金門學的國際化。值此兩岸研究風氣大開的同時,「金門學」或將成為與原鄉「泉州學」脈絡相連的地方顯學,達致「讓兩岸認識金門,讓金門走向世界」的最終目標。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