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金門學跨視野形塑文化輸出品牌

發布日期:
點閱率:580
字型大小:

──從「2012金門學國際學術研討會」看一座文化珍型島嶼的建構
 在禮法正統與政治現實之間,南明魯王在金門活動產生了那些危機變化?明末清初金門社會的動蕩,明鄭據守時期鄭清爭戰及康熙二年的遷界,對金門社會發展造成那種程度的影響 ?民匪共處的小區盜賊經濟圈,如何反映了地方中因村際、人際、權力關係的社會矛盾以及經濟壓力的催化?越南金門人與他們的社會,草根媒體在金馬解嚴前後其介入民主運動所產生的社會力量,對戒嚴、軍管體制造成何種衝擊影響?金門人社群的生成與發展,因著「具有挑戰中心之能力,卻一直受制於中心的邊陲」,造成了它特別強烈的受傷認同?
前述諸般明清到解嚴後的政治、社會、文化議題,一一在2012年金門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浮現、論辯,以金門為議論中心,而又能顯影出與大陸、台灣、南洋乃至國際冷戰的糾結與交流,充份顯示了金門島、金門人所蓄積的土地與歷史能量,透過「金門學」的文化輸出力量,正一步一步營造「金門人的在地觀,金門學的國際化」,也經由「文化珍型」島嶼的建構,讓「金門學」成為其他區域無可取代的文化學科。
由金門縣文化局、國立成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中心共同主辦,已進入第四屆的「2012年金門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十月五日至七日,連續三天在台南的國立台灣文學館、成功大學盛大登場、精彩落幕。會議期間,來自金門在地及大陸、澎湖、台灣、越南、新加坡、馬來西亞、美國、加拿大等地的學者、區域史研究者群聚,發表了三十三篇論文,跨國、跨視野,將上下古今的金門歷史翻了一遍,非常有力地敲響金門學之門,建構了金門獨有的文化珍型區域特色。
觀察本屆金門學研討會所發表的論文,除了對金門在地進行中的藝術、文學、祭典、歌謠、說唱等生態,有各種多元面貌的呈現外,亦由一群外地學者帶領、翻讀回明清社會的金門,而有〈金門蔡復一年譜初稿〉(福州‧陳慶元)、〈林樹梅的金門書寫〉(廈門‧陳茗)、〈方志、碑銘所見明清金門書院史研究〉(香港‧胡孝忠)、〈從古蹟看金門歷史的變化〉(澳門‧何偉傑)、〈清末鹽政浯洲場公牘匯鈔述略〉(廈門‧陳支平)、〈明代金門的制度變革與社會轉型〉(廈門‧鄭振滿)等第一手史料發掘重現,再隨著金門移民腳步的擴張,有了〈商業信託與集體祭祀的跨國際網絡〉(加拿大‧丁荷生)、〈在金門與長崎之間〉(金門‧江柏煒)、〈新加坡宗鄉會館的出版概況〉(新加坡‧呂紀葆)、〈鐵嘴金關刀,說演星洲老〉(台灣‧黃文車)、〈越南金門人與他們的社會〉(越南‧阮玉詩、劉俊英)、〈蟹島見證〉(馬來西亞‧林德順)等亞洲金門文化生態的探索。
金門縣政府與民間出版社,一九九六年起共同推動三輯三十種《金門學叢刊》播撒下了「金門學」的概念種子,再組織「金門學研究會」探出研究枝葉,最後藉助「金門學國際學術研討會」開出繁花盛景。從出版到研究會、研討會,迭經十五年時空的演化,「金門學」已然形塑出一門獨特的金門文化學說,形成金門學術的通識教育。在地扎根、開枝散葉的結果,歷四屆的金門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充份印證,「金門學」已具金門文化輸出的力量,值得投入更多的資源進行跨國合作,全力打造這門學科。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