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策群力拚經濟和衷共濟安民心
雖然全球景氣持續低迷,國內物價指數仍可期盼控制在2%以內,然而政客「見縫扎針、遇洞灌水、借題發揮」戲碼持續上演,許多似是而非話題紛紛出籠。政府內外紛繁,仔肩倍加艱辛,拚經濟、救經濟呼聲此起彼落,不容稍有懈怠。
總統馬英九身入其境,了然於胸,公開要求政府施政團隊,應於一個月內提出「有感經濟」發展計劃,即時付諸行動,用心與負責之態度,亟需大家支持鼓勵,共同努力打拚,衝破重重難關。
詎有少數政客背道而馳,興風作浪,信口開河,竭盡「揚短」之能事,如謂政府無能,要求財經首長下台,提出政務官有條件減薪,取消年終獎金,就事論事,盡非一本至公,對於政府致力發展經濟大計,絲毫沒有助益,因為經濟問題,應以經濟手段謀求解決,旁門枝節,徒增內耗,何況,陣前換將,兵家大忌,新手上路,殊難立見其功。緣此,除有涉及貪贓枉法政策失誤,品德與能力不佳,務必當機立斷迅作處置;反之,安定為先,穩中求好,給予時間,要求交出政績,也是良策也。
無可諱言,施政龐雜,千頭萬緒,公僕成員,能力有別,表現政績,互有差異,一味苛責苛求,有失偏頗,亦且亟易流於意氣之爭,打擊服務熱忱,畢竟大家都是凡人,而非聖賢,何以只是政治立場不同,非得事事牽拖,祇貶不褒,不事先溝通與深入瞭解,常「將老鼠洞挖成圓弓門」,內耗不已,別忘政黨政治,貴在袪私,捨此,處處杯葛,人民受害。
例如政客登上政論節目,引用媒體訊息,大事抨擊台北市政府舉辦運動會浪費公帑,每人發給11個便當,言詞聳動,惟未敘述發送便當詳細過程,究竟運動會期程幾天,每人每天發給幾個,消息一出,傳說紛紜,倘若以偏概全,斷章取義,誇大事實,混淆視聽,則易引人誤會,甚至對政府產生反感,因而實事求是,辨明真象,乃執行政策政令不二法門。
金門縣長李沃士,日昨主持縣政擴大會報,特別期勉所屬公僕袍澤,依法行政服務為先,尤應注意「溝通」與「交流」,茲此群眾時代,施政首重民意,政府除了傾聽,了解民意,更要懂得民意。再者,發展經濟大計,務必團結合作,不怕有意見,但怕存有偏見,只顧本位,不顧大局。凡此種種,都是拚經濟之阻力,入木三分,切中時弊,值得大家參考省思。
又如,兩岸開啟「三通」之門,進而簽署多項互利互惠「經濟」協定,無一不是在「溝通」與「交流」過程中順利完成,佛學有云:「慈悲無敵人,智慧沒煩惱」。政客為圖一己之私,製造對立,即是心存敵意,罔顧民意,何不換個立場角度,攜手併肩拚經濟,長治久安,大家都好。只是考慮自己政治主張,忽略了民眾日常生活感受,算起總帳,篤定遭人唾棄。
陳內閣組閣八個月,所提「富民經濟」之理想目標,正在積極加強推動,各部會一致卯足全力,穩健向前邁進,為能貫徹總統馬美九限期一個月拚出「有感」經濟計劃,近來推出各項有關經濟政策,即將全面落實執行,還望大家平心靜氣,化異求同,同中化異,把握現在,放眼未來,群策群力發展經濟,凡此,民之所欲,民之所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