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論金門老人政策
行政院政務委員薛承泰日前警告,台灣人口急速老化,將面臨三大危機:大學崩盤、健保拖垮、缺乏長照。進而建議加速病歷電子化,以減少重複檢查、設置幸福門診等改變就診行為,並檢討敬老福利津貼的措施,尤其是長照方面。
誠哉斯言,針對人口老化及欠缺長照之問題,尤其是人口老化較台灣更嚴重之金門來說,本報早已針對此項問題,曾在2011年11月26日以「針對人口老化之省思」為題指出:許多西方人口學家,憂心的不是人口爆炸問題,反倒是人口老化的危機。因此老人政策已不容我們猶豫不決,因為它早已不是「迫在眉睫」一語可帶過,而是已在眼前且是我們都會遇到之問題;尤其是人口更形老化之金門。
就此而言,我們曾引鄉彥意見:本於地方自治精神,呼籲重新審視金門福利政策,進而集中資源,效北歐等先進國家之老人政策,以社會主義及英國費邊社之思想,將家屬、志工等一併納入「專業照護人力網」;其具體作為諸如:停發目前一些浮濫之福利,集中資源於建造適合老人居住之住宅,並由受過專業之「公務員」照顧,一律公費負責;但條件就是必須有相對之青壯家屬移籍金門:就業、消費於金門。為了公平,以年度所得,酌收家屬七分之一所得;但更重要的是年度內必須有10分之8以上時間長住金門,消費於金門。即使因故無法在金門就業長住,亦可優先經專業訓練後,成為居家照顧老人之「公務員」。
不同的是,傳統之生活方式是由家屬獨自照顧,而今轉變成為一位拿薪水、照顧眾老人之「專業公務員」而已,配合提昇金門醫療水準及服務品質,諸如考量金門先天條件,以優惠措施引進具有奉獻宗旨之宗教醫院,更是針對此項政策之另一要道,深值相關單位重視即行之。
「這是個老年卻乏人照顧的社會!」這不是譁眾取寵,而是真實卻少有人敢面對之問題!且看邁入高齡化社會的我們,長期照護的需求迫在眉睫,但目前對老人之照顧,卻是靠無數外籍看護工,及無數犧牲掉生活品質,乃至犧牲掉工作的親人支撐,且這還是中產階級才有的「待遇!」可知現在的台灣社會有多少經濟弱勢者的老人是生活在「生不如死」的環境下。
但反觀世界上一些先進國家,諸如瑞典的老人卻能在尊嚴中老去,那是因為他們有高密度的「公營居家照顧」,讓家屬安心,過正常生活且不陷入「久病無孝子」的窘境中,頗值高度老人社會的金門參考。切記,我們都會老去,因此,今日所有一切老人長照計畫,一切老人福利政策,不正是為我們以後著想嗎?更別忘了,今日能主宰各項政策之主事者,其年齡大都均已步向老人層級了!若能一念及此,相信定能劍及屨及,刻不容緩深思著手本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