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美國總統大選與中國換屆改組

發布日期:
點閱率:672

11月上半月將決定全人類未來幾年的命運。首先登場的美國總統大選,11月6日(11月第一個星期二)將選出未來四年的全球最強大國家的總統;相隔一天,11月8日中國大陸緊接著召開中共十八大,一週內將推選出新的領導班子,在未來五年領導這個人口最多且經濟最活躍的國家。這兩個全球數一數二大的經濟體,未來是否繼續保持昌盛繁榮,將會緊密牽動著台灣,包括金門的未來發展命運,雖然我們無法實際參與選舉,但非常值得鄉親給予關注。
影響美國民眾投票的因素很多,主要因素可以歸納為三種,第一、政黨忠貞因素,這次美國大選政黨投票取向仍相當明顯且穩定,恰好是三分天下,約有三分之一的人表態支持民主黨,三分之一支持共和黨,其他三分之一不會考慮政黨因素。第二是候選人特質,民主黨尋求連任的歐巴馬是美國第一位黑人總統,任內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具有傳奇式的成長背景以及鼓舞人心的勵志奮鬥史,歐巴馬已是美國歷史上最受為外國人喜歡的美國總統;而共和黨提名的麻州州長羅姆尼,具有正派端莊人格特質,且沈著幹練的能力備受肯定,在商場是傑出的企業家,在州長任內風評甚佳。
第三是爭論的議題(issue),這次大選主要爭論議題不是外交政策,美國選民所主要關心問題是經濟民生(bread and butter),面對居高不下的聯邦赤字、16兆美元的龐大債務與失業率長期保持在8%以上,都創下美國戰後最高紀錄,對想要衛冕連任的總統帶來沈重的壓力。根據2012年4月8日Washington Post-ABC News的民調。歐巴馬在外交表現領先羅姆尼將近17個百分點(53%比36%),到近日10月24日同一份民調,差距已縮小到1%(48%比47%);經濟議題上,2012年4月8日羅姆尼以47%比43%領先歐巴馬,在10月24日同一份民調,羅姆尼仍以52%比43%持續穩定領先歐巴馬。
但是,金門大學國際暨大陸事務學系班上同學在觀看三場美國總統辯論後,進行「你認為歐巴馬與羅姆尼誰會當選」調查,連續三個班級測試都有80%的同學一面倒認為歐巴馬將當選,可是美國最新民調卻出現互有擅場呈現膠著狀態,顯示外國人與美國人的感受不同。這場緊繃膠著到底鹿死誰手,選舉結果不但會印證許多選舉預測的假設,更會牽動現實國際局勢發展,讓世人屏息以待。
相對於美國民主國家總統大選的熱鬧緊繃與撲朔迷離,中共十八大換屆改組反而呈現水到渠成、呼之欲出的態勢,以習近平、李克強為主的領導班子,幾乎在召開十八大會議前,就已經是舉世皆知,想不出會有其他組人馬會半路殺出,與他們競爭角逐,過去預測的主要競爭對手薄熙來已經成為被隔開的階下囚,其他政治局常委也都有過去「慣例」循序遞補,所謂「十八大」幾乎只剩下開會的儀式。
中美兩國雖然都同樣在11月誕生新領導人,但過程、氣氛與結果卻迥異不同,也顯示出這兩個最強大國家體質的強烈反差,無論如何,未來四、五年全人類福祉,一定程度都將繫於這兩個大國新領導人手上。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