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優勢推動創新育成新金門
昨日在國立金門大學舉辦的「兩岸產業經濟合作模式探索研討會」,有來自兩岸三地電腦、科技相關產業聯盟與公、協會、法人機構參與,縣長李沃士晚間見證科技合作簽約儀式時,提出讓金門扮演兩岸技術移轉與創新育成中心平台的呼籲,令人眼睛為之一亮!金門在地理區位上確實有極大優勢,而科技產業研發、技術移轉與創新育成,既符合低碳、綠能的訴求,也是推動產業升級的良方,此一策略確實值得深思,更適合由金門來強力推動!
昨日這項研討會,事實上也是「第八屆台廈科技產業聯盟」的年會。所謂台廈科技產業聯盟,其背後有著臺灣各地電腦公會的強力支撐,又有廈門「海峽兩岸科技交流與合作協會」的支持,是國內電腦科技產業的重要龍頭之一。就在幾天前,台北市電腦公會總幹事張永美率領公會成員及所屬「海西科技產業聯盟」前往廈門參訪,獲廈門市委書記于偉國的接見。公會並公開表示,看上了廈門國際化程度高,與地理區位的優勢,準備將公會於大陸地區的總部設在廈門,期待能帶領會員面向大陸、面向海西,透過兩岸協作,建立產業供應鍊,共同推動產業升級與發展。
而昨日在金門舉行的兩岸產經合作模式探索研討會,同樣觸及兩岸科技合作,其中,臺灣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的副執行長陳進明特別分析了金廈之間的優勢,強調金廈一衣帶水,加上小三通往來便捷,金門非常適合推動成為兩岸產業交易平台,其具體措施包括成立免稅區,提供工商業稅賦減免或其他相關補貼等。
事實上,若連結來自廈門的訊息,以及昨日研討會的研討內容,可以發現,金門的確有地理區位上的優勢,而且先前囿於「戰地政務」所導致的產業發展遲滯,在諸般規劃上反而沒有種種阻難,可以成為一種「後發優勢」。只要規劃得當,配套得宜,這樣的兩岸產業合作平台並非夢想。
此外,金門尚有「大學島」的縣政藍圖規劃,目前也已有國立金門大學,以及銘傳大學、樹德科大、高雄大學等名校相繼進駐,台北教育大學甚至利用金門的地理優勢,與廈門大學合作,籌劃招收「文化創意產業經營EMBA專班」。樹德科大同樣有諸多兩岸合作的構想與規劃,正在持續推動當中。換言之,金門除了地理區位以及前述所謂的「後發優勢」,還有諸多高等教育學府的支撐,若能得到縣府與中央的全力支持,金門絕對可以成為幫助台灣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促進大陸閩省與海西地區產業發展的重要關鍵!
針對此一構想,我們期待縣府能進一步規劃出更細緻也更優惠的獎勵投資計畫,甚至可考慮由金酒公司帶頭領軍,以轉投資或結合兩岸三地各項資源,在金門推動創新研發的嘗試,在此兩岸產業與經濟發展都面臨轉型的關鍵時刻,只要找對方向、走對路,金門的角色、地位與未來發展勢將無可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