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1999」一週年 疏緩民怨 增進效能 為民服務一線牽

發布日期:
點閱率:854

縣長信箱與「1999」服務專線均為縣府開放給縣民之兩大聯絡管道。「縣長信箱」是隨著縣府開設網頁後就建置,歷史悠久;「1999」服務專線去年8月1日正式啟用,迄今已逾一年,反應效果不錯。《尚書》有云:「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1999」可當作縣政耳目,聽聞民眾心聲,看到百姓的喜樂與苦楚。
「縣長信箱」因為年代已久,人事早已更迭,難以統計及分析;「1999」服務專線則是最新,由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釋出給各縣市政府的服務專線號碼,接通單位以「發話地點」為主。台北市「1999市民熱線優化計畫」於民國94年率先啟用,其後民國97年新北市與高雄市跟進,台中與桃園縣均為98年,台南99年,嘉義市於101年,本縣則為李縣長之政策思維,也於去年正式啟用。
與台省各縣市「1999」比較,台省多半委託外包服務,本縣採行自辦營運,表現並不遜色。但台省有些縣市作法,可供採擇參考。台北市每年有統計數據,「話務服務趨勢圖」之公告,各項服務並公告處理時效;高雄可看到接案時間及受理單位,桃園縣標示案件處理日期,台中有每日話務服務量記錄。本縣因設置「1999」才一年,究竟通話記錄為何?有無達到預定效果?是增加縣府員工負荷或困擾?或真能疏緩民怨,解決民困?民眾反映之問題類型與處置情形如何?宜逐年定期整理出問題類型及統計,分析問題成因、處置方式、結果,並予以公佈。
根據研考會指出,民眾最常透過「1999」反映的案件種類有:違規停車、大型廢棄物清運聯繫和即時性排除路霸、道路有坑洞和路燈不亮案件。本縣「1999」是否同樣出現這些問題?本縣服務項目包括:轉接服務(轉接縣政府暨所屬機關)、諮詢服務(諮詢縣政訊息)、陳情服務(本縣行政興革之建議、行政違失之舉發或行政上權益之維護等)、派工服務(路燈不亮、水溝不通、路面坑洞等)。常見諸媒體報導之電力管線與電表、自來水管線與水質、路燈與號誌、砍樹、國家公園內或文化古蹟修建爭議、家長對學校管教或措施之質疑等,是否也是「1999」的熱門話題?
這些問題若是制度面,有何改進之策?若是法律面,可以經由地方自治精神解決者主動為之;若是施政人員的人為面,則需要作人事上的精進。同時應告知民眾,再有同類型問題可遵循解決管道,避免民眾濫用「1999」與縣府申訴信箱,重複反映同樣的問題,糾纏不清,甚至淪為謾罵攻訐,黑函檢舉,徒然浪費公家資源,還增加了業管人員的負荷與壓力。並且建置協調機制,公告處理時限。
有些縣民寶貴建言,應公開讚許。相關單位可藉此分析資料,未來當作:1、一項民意調查:了解民眾意向;2、可作民生問題歸類,如食安、油電雙漲,作為相關單位研發參考;3、各業管單位績效檢核:若是權責內可作為而不作為,消極被動,尤其明明是行政怠惰與疏失(例如造成社會不安的食品安全問題),還不知改善,迅速回應,而只是爭功諉過,互踢皮球者,宜督促改善。4、各業管人員之服務表現,特別是公僕服務是否劍及履及、為民稱道?
現在處於資訊發達的多元社會,無遠弗屆,透過資訊交換,人民無事不知,政府的施政作為,公僕的行事舉止,都要攤在陽光下。
「1999」不是政令宣導的「一言堂專線」,更不是只有接線先生或小姐單獨面對、供人消遣的「娛樂頻道」;它應該是把公僕與民心牽連起來的細絲,政府與民間共同營建的「關懷網絡」。官員及被點名請益者,要謙卑向人民,有容乃大;民眾要學習伸張公理,不可偏激謾罵,爭的是解決問題,而非製造對立怨恨,尤其避免無的放矢、無理取鬧,浪費公家資源,增加接案人員之負荷。

回頁首